胡‧說樓市|預算案前瞻–全面撤辣對庫房影響幾大?
436,002 次觀看
今年《財政預算案》其中一個焦點,就是財爺陳茂波會否宣布全面撤辣救樓市,皆因去年特首李家超公布《施政報告》後,輕微減辣對樓市並無顯著作用,業界對全面撤辣的呼聲變得更大。
政府不願意撤辣,一方面固然考慮完全撤辣所帶來的影響,畢竟沒有辣招等於買賣沒有任何束縛,炒家自由進場摸一轉,足以令樓市出現報復式反彈。當然,撤辣是否等於炒家一定進場? 這一點有待觀望,始終炒家入市所考慮的因素,還包括市場承接能力等等,很難一概而論。
部份支持全面撤辣的人會認為,目前市況愈跌愈有時,未上車小市民既擔心銀行落雨收遮或收緊估價,亦擔心買樓後會貶值等問題,寧買當頭起、莫買當頭跌的心態,反而擱置了買樓計劃。也因此在信心盡失之下,根本是否撤辣已不再重要。
但政府對撤辣仍有戒心,縱然去年及今年私樓樓價大幅回調,但目前價格仍非一般小市民可負擔水平,而且政府還要考慮辣稅對公共財政的比重有多大,撤辣對社會有來的裨益能否抵銷庫房損失。
印花稅是政府稅收來源之一,事關政府在過去十年中,印花稅便佔了全年總稅收約20%。除了包括買樓的厘印、股票買賣印花稅外,從2011年起,還增加「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及「雙倍印花稅」,政府對相關稅收的依賴也愈來愈高。
翻查紀錄,歷年最誇張的是2016年度,因為當時辣稅所產生的印花稅收入高達264億元,佔全年印花稅收入45%。往後幾年樓市持續火熱,在2017及2018年度的辣稅收入,分別為336億及322億元,分別佔當年印花稅收入高達36%至40%。
其後政府撤銷工商舖「雙倍印花稅」,近年又把「額外印花稅」禁售期縮短至兩年,並改推專才「先免後徵」等措施,辣稅佔整體印花稅的比重已顯著回落,由2019年佔29%,慢慢回落至10%以下,但無論如何,仍佔有一定比例。
大家知不知道歷年來,辣稅總共為政府帶來多少稅收? 答案是1,930億元,若跟同期印花稅總收入比較,佔比等於高達22%。換句話說,如果政府全面撤辣,當日後沒有辣稅的加持下,印花稅收入要先打個八折。
雖然辣稅佔印花稅比重已大不如前,只是當恒指血流成河,大家對投資港股仍抱有戒心,我們也很難估計股票買賣印花稅可產生多少收入,此時還少了辣稅的支持,印花稅收還尚餘多少? 這是一個很大的疑問。
更重要一點,印花稅收入大不如前,但其他收入卻未能完全彌補。就以賣地收入為例,政府本來預計全年賣地可錄得850億元收入,但經濟不景氣,推出的土地不是流標、就是零入標,又或者要以低於市價下限批地,連同補地價收入,全年僅得270億元,達標30%,不單已經連續兩年地價收入不達標,更有機會跌至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新低。
開徵「資本增值稅」,財爺說有研究,但現時不是推出的時機;開徵「陸路離境稅」會擔心影響融入國家大局;開徵「消費稅」又怕進一步打擊消費意欲;甚至有政黨提出開徵「商舖空置稅」,向工商舖業主開刀,但一樣可引起估值大跌,銀行追差價等負面影響,稅基狹窄、開源困難,還要把僅餘的稅項拿走,似乎這是政府在考慮全面撤辣時會深思熟慮的問題。
因為全面撤辣會被視為最後一根稻草,如果最終樓市有反應,可以救活跌市,確保其他各方面收入慢慢回穩,這或可抵銷全面撤辣所帶來的稅項損失;但若全面撤辣後,樓市卻依舊未見起色,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後市就變得更不明朗,路就變得更加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