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蘭說AI】DeepSeek為什麽沒誕生在廣東?
23,325 次觀看
DeepSeek為什麽沒誕生在廣東?
最近這段時間,
DeepSeek在國內外都非常火。
而它的創始人梁文鋒
就來自廣東湛江,
還有在AI領域上頗有成就的,
月之暗面的楊植麟,
以及創建ResNet的何愷明,
都來自廣東,
但他們無一例外
都不在廣東發展。
為什麽?
先來看看杭州,
DeepSeek的誕生地。
杭州的創業氛圍算不錯的,
從淘寶到DeepSeek,
總能搶占先機。
首先,杭州的浙江大學,
在計算機科學、數學、統計學等
領域實力雄厚,
給杭州提供了充足的人才,
梁文鋒就是畢業於浙江大學。
另外,阿里巴巴的存在
還給杭州形成了全球領先的
電商、支付、雲計算生態,
吸引了大量技術人才,
給相關行業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DeepSeek就是從原本搞科技金融的
幻方量化里誕生的。
雖說廣東也有騰訊、華為這樣的科技巨頭,
但它們更偏向做硬件和應用,
AI基礎研究對應的產業集群相對較弱。
民間的創新固然重要,
政府的作用也不容忽視。
杭州政府在“為與不為”中拿捏得很好,
據說有企業在入駐、
申請補貼的過程中,
沒吃過一頓飯,
也沒喝過一頓酒,
給很多擅長幹活、
不擅長應酬的老板
提供了最舒服的交流方式。
而且企業入駐,
還會幫你找好房子,
申請的補助也能按時打款,
直接到賬,
完全不用企業去跑腿。
這些事情一辦完,
政府部門的人就不見了,
不煩企業,不對企業指手畫腳,
也不會讓企業老板
出來配合一下宣傳工作。
完完全全就是
“有事服務,無事不打擾”的模式,
很多理工科老板就喜歡這樣。
再看看廣東。
廣東是全國人口第一大省,
這里人才濟濟,
像梁文鋒這樣優秀的
創業者並不在少數。
但從教育資源上來看,
廣東缺乏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
承載不了世界一流的科研人才。
廣東雖然也有很多不錯的大學,
但和清華、MIT相比,
還是有差距。
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
靠“敢為人先”占據了不少先發優勢,
但現在時代變了,
各行各業都是紅海,
要想掙錢,
必須得上硬科技。
創業的門檻越來越高,
對創業者的學歷、智商要求就越高。
所以現在的創業項目,
不是大眾都能參與的項目,
而是幾乎都是高學歷人才在玩,
廣東吃虧就吃虧在
缺少世界一流大學上。
美國加州以前也跟廣東類似,
但隨著斯坦福和加州理工
等一流高校建設起來,
就成功吸引到了最頂尖的人才,
建成了矽谷。
另外,廣東的營商文化
務實不務虛,
往往講究以快制勝,
快速適應市場變化,
快速盈利。
這套方法在過去取得了不少成功。
但像DeepSeek這樣高科技行業,
需要耐心和長期投入資金做研發,
板凳要甘坐十年冷,
短期內往往得不到回報。
所以,如果營商文化
更注重短期利益和快速回報,
在面對高科技產業時,
就會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廣東經濟很強,
但在需要長期投入的領域,
比如半導體、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領域,
並不是很出色。
廣東科技產業也很強,
在技術轉化、TO C產品應用方面領先,
但在基礎科研、原始創新等方面,
也沒有很出色。
廣東有深厚的基礎和巨大潛力,
面對新興產業的挑戰,
必須要有緊迫感和危機感,
要重視教育,吸引人才,
要提升眼界與格局,主動作為。
發揮自身優勢,
打造更具競爭力的
創新創業環境和產業體系。
這樣才能在未來讓更多像DeepSeek
這樣的優秀企業誕生在廣東,
讓更多優秀的人才創業在廣東,
讓廣東繼續在全國經濟發展中
當好領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