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蘭說AI】我只教你三大方法論 普通人怎麽上車DeepSeek?

16,443 次觀看
這兩天聊了很多關於DeepSeek的話題,
我被問到最多的問題就是,
普通人怎麽趕上這波AI浪潮?

我特別能理解大家的焦慮啊,
但比起手把手地教大家DeepSeek怎麽用,
我其實更想和大家分享幾個方法論,
讓大家能慢慢培養出一種AI時代的思維。

首先第一點,
因為DeepSeek是開源的,
所以我這兩天看到了很多本地部署DeepSeek的教程,
但這里我的建議是,
普通人就不用折騰了。
因為DeepSeek最先進的版本R1是671b參數量,
也就是千億級別,
差不多要9張H100顯卡,
200多萬才供得起一個滿血版,
而且本地部署無論如何也是需要一點技術基礎的。
而我這幾天體驗下來的感受是,
官網和APP是完全夠用的,
最重要的還是你到底會不會用。

第二點,
DeepSeek到底能幹啥?
這里和大家推薦一下
清華大學最近出的一個《DeepSeek:從入門到精通》的手冊,
它里面有一張圖我給大家貼出來,
詳細內容大家可以暫停截圖看。
現在我們用的最多的,
肯定是和文本相關的功能,
對於這個功能,
大家一定要有“給知識脫衣服”的思維,
什麽意思呢?
兩個步驟,
一,知識降維,
讓AI把你當成一個傻子來解釋問題,
關鍵咒語就是“說人話”
“不要用術語”
以及“用8歲小孩,或者完全沒有技術經驗的人都能懂的話”,
二,錨定現實,
要學會把抽象概念綁到生活場景,
關鍵咒語是“用洗衣服的過程比喻機器學習”。
我現在在給大家解釋一些專業概念時,
經常就會用到這些咒語,
而且不管你是寫腳本,自媒體起號,
還是做專業文檔
都可以應用這種思維,
讓DeepSeek真正成為你的專業智能助理。

第三點,
也是我要特別強調的一點,
不僅是DeepSeek,
大家在使用現在所有的大模型工具時,
都不要只盯著文本相關的功能。
為什麽很多人總覺得大模型好像也沒那麽強,
用著用著就丟到一邊了?
因為絕大多數人只停留在想幾個好玩的問題,
和AI對話玩玩的階段。
我就說兩個被很多人忽視的點,
第一個是文檔處理。
DeepSeek,還有ChatGPT、Kimi、豆包這些大模型,
都是可以直接上傳文件的,
你可以讓AI幫你總結文件內容,
基於已有文檔做方案策劃,
對原文內容進行批量的特殊改動,
甚至還能讓AI幫你轉換文件格式。
第二個是數據可視化,
說白了就是畫圖、做圖表,
大家可以直接上傳數據文件出圖。
我覺得對於普通人來說,
能把AI工具嵌入自己的工作流,
提升工作效率,
讓自己早下幾分鐘班,
就是大模型最好上手,也是100%能得到收益的用法。
財經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