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硬地足球場大小極混亂 5個七人場比正規五人場更細
【體路專訊】港足前隊長陳偉豪上周在Facebook專頁發文,諷刺康文署的九龍城石鼓壟道遊樂場五人硬地足球場「簡直是世界級設計」,炮轟當局建造球場只為「找數」。翻查資料,全港55個硬地純五人足球場只有8個符合國際足協的國際賽標準,即使是沒有劃一標準的七人硬地場,亦只有約4成與國際組織的建議相若。本網星期一(8日)向康文署查詢硬地足球場的設計、翻新及有否參考國際標準等問題,但至昨晚截稿前仍未獲回覆。
陳偉豪上周五(5日)在Facebook專頁貼上石鼓壟道五人場的相片,並寫上「喺香港如果你太過上心去搞足球其實真係會嘔血㗎,你整個球場出嚟究竟係純粹為找數?定係找數之餘亦希望可以推動到足球發展?呢個五人場搵小學生去踢都嫌佢細啦,個點頭(球)位置喺個中圈入邊呀大佬,簡直係世界級設計,就算俾市民用都可以標準少少㗎嘛。」評述員李德能亦在帖文留言,指無家者世界盃香港集訓隊過往多用此球場選拔,如今將兩個圍板場翻新後「工作都做唔到啦,要諗辦法,影響都好大」。
有曾帶隊到石鼓壟道參加五人賽的U隊教練向本網表示,該球場大小不能讓球員發揮,形容只是10名球員「大亂鬥」:「這球場根本沒有空間踢五人賽,既不能練習空間感,又做不出五人足球戰術,而且設計也難以運用五人賽的規矩,例如沒有第二點球點,根本這些球場就不健康。」本身亦有參加Nike 5等比賽的他又指,不同球場的大小差異令球隊難以適應。
民政事務局去年在立法會書面回覆議員陳沛然的質詢時透露,康文署有234個戶外硬地足球場,當中包括55個五人場及165個七人場,另有14個場地可供七人或五人足球使用。55個純五人場中,只有8個符合國際足協的五人場國際賽標準(長38至42米、闊20至25米),包括土瓜灣海心公園(2個)、慈雲山邨配水庫、大圍足球場及城門谷公園等。至於陳偉豪提及的石鼓壟道遊樂場就與另外38個球場一樣,只符合長25米至42米、闊16米至25米的FIFA非國際性比賽標準。其餘8個球場則兩項標準均不符合,包括著名的上環卜公花園、牛頭角海濱道公園及觀塘秀雅道遊樂場等。但若計及可劃作五人賽用的七人場,合FIFA國際賽標準的五人場就會增加至25個。
不論是否符合FIFA標準,各個五人場的長短大小亦令市民無所適從。全港最小的五人場是面積276平方米的西營盤李陞街遊樂場,比全港最大的秀雅道遊樂場(1290平方米)小逾3倍,兩者分別亦是最窄及最闊的五人場。
至於被喻為香港獨有的七人硬地場的大小差異就更甚於五人場。雖然國際足協未有就七人場訂下標準大小,但英格蘭足總建議梯隊中的七人賽場地大小為55米乘37米、即2035平方米,亦有國際七人足球賽組織建議球場最大可達2760平方米。以這個範圍計算,全港179個七人場中,只有41.3%的73個球場符合標準,包括修頓、賈炳達道公園、九龍仔公園、觀塘遊樂場、摩士公園、青衣公園及元朗公園等。全港最大的七人硬地場是位於天水圍、面積4389平方米的天秀路公園,比FIFA規定的十一人球場最小面積更大。只有560平方米的深井遊樂場就是全港最小的七人硬地場,與另外4個場一樣面積比正規五人場還小。但根據區議會文件,第2小的田灣邨遊樂場會在今年首季改成33米乘18米的五人場。
《體路》本周一(8日)已向康文署查詢多條問題,包括石鼓壟道球場,以及其餘五人及七人硬地足球場的設計標準、有否參考國際標準、及翻新時間等,但至昨晚截稿前仍未獲回覆。
至於草地足球場方面,立法會議員陳沛然前年曾向政府提出質詢,事後亦曾在其個人網頁作分析,詳情可參閱這裡。
全港五人及七人硬地足球場大小前5位(以康文署資料計算)(米、平方米):
面積最大的純五人場 | 面積最小的純五人場 | 面積最大的七人場 | 面積最小的七人場 |
秀雅道遊樂場(43×30 、1290) | 李陞街遊樂場(23×12、276) | 天秀路公園(77×57 、4389) | 深井遊樂場(28×20 、560) |
海濱道公園(37×30 、1110) | 電照街遊樂場(20×15 、300) | 寶翠公園(78×53 、4134) | 田灣邨遊樂場(34×17 、578) |
臨華街遊樂場(36×30 、1080) | 亞公角遊樂場、水尾村遊樂場、卜公花園(25×15 、375) | 亞皆老街遊樂場(75×54 、4050) | 吉澳遊樂場(36×18 、648) |
海心公園、慈雲山邨配水庫遊樂場(42×25 、1050) | 荔枝角公園 (1)(72×54 、3888) | 茅湖仔足球場(27×26 、702) | |
東涌北公園(77×50 、3850) | 薄扶林道遊樂場(34×21 、714) |
圖、文:麥景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足球】硬地足球場大小極混亂 5個七人場比正規五人場更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