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世界盃:1974年大力神盃登場 西德主場奪冠
由於巴西在1970年成為史上首支3冠球隊,獲准永久保留雷米金盃(Jules Rimet Trophy),本屆世界盃起是目前使用的、由義大利雕刻家Silvio Gazzaniga設計的大力神盃,正式名稱為:國際足協世界盃獎盃,FIFA World Cup Trophy。
此外,這是西德唯一一次舉辦世界盃,2006年當決賽圈重回德意志,中歐首強已重新回歸統一。由於東德史上唯一一次單獨參加國際大賽就踢入決賽圈,兩德交手成為首階段分組循環賽焦點
有大量傳統足球強國未能取得資格,包括英格蘭、法國、西班牙、葡萄牙、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蘇聯、墨西哥;除了東德外,海地、扎伊爾 (即現時剛果民主共和國)、澳洲都是首度亮相,前2者迄今未能再晉級決賽圈,澳洲此屆過後則要等到2006年才重返世界盃。扎伊爾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首個亮相決賽圈的非州國家。
賽制相較往年又有變動,前2階段都是分組單循環。首階段分4組,各分組前2名晉級次階段,再分2組,次階段分組榜首爭冠,榜眼爭季軍。
兩德、南斯拉夫、巴西、荷蘭、瑞典、波蘭、阿根廷從首階段脫穎而出,但巴西、阿根廷意外落至第2,與西德直接對決東德0比1落敗只獲分組第2,使次階段看似平均的每組都是首階段分組榜首、榜眼各取2隊,成為完全失衡局面。東德、荷蘭、巴西、阿根廷所在A組競爭激烈程度明顯高於南斯拉夫、波蘭、西德、瑞典所在B組。
A組果然演變為荷蘭、巴西之爭,雙方直接對話決定了排名,但執法的西德裁判Kurt Tschenscher尺度遭南美方面質疑偏頗與過於寬鬆,事後於此屆世界盃後接任國際足協主席的巴西籍João Havelange爵士爆料,1966年英格蘭、1974年西德世界盃的主辦國都透過精心安排與設計,確保東道主奪冠。
決賽結果似乎落實João Havelange爵士的觀點,荷蘭在此屆展示了場上每名球員都攻守皆宜、且至今仍影響足壇的全能足球,前2階段5勝1和不敗也使橙色軍團更被看好,但保羅·畢列拿(Paul Breitner)、去年病逝的「轟炸機」梅拿(Gerd Müller)入球,協助德國主場2比1勝出,捧起隊史第2座冠軍獎盃。
此屆世界盃金球獎毫無意外由荷蘭約翰·告魯夫(Johan Cruijff)拿下,他一如2014年世界盃該獎項得主、也是在他執教巴塞隆納後奠定體系培育出的美斯(Lionel Messi)一樣,喜怒不容於色。攻進7球的格熱戈日·拉托(Grzegorz Lato)贏得金靴,也是迄今唯一拿過此獎項的波蘭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