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際體能挑戰賽6・29舉行 鼓勵學生恆常鍛鍊挑戰自我

【體路專訊】港協暨奧委會香港運動員就業及教育部轄下的「奧夢成真」計劃,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下於2021年9月開展為期3年的賽馬會「奧翔」計劃,向90間受惠中學推廣運動及奧林匹克精神。計劃其中一個焦點活動為校際體能挑戰賽,今年踏入第四屆,於6月29日舉行,透過比賽鼓勵學生恆常鍛鍊,競技同時互相推動突破自己,實踐奧林匹克精神。

賽馬會「奧翔」計劃每個學年均在受惠學校舉辦一系列運動相關推廣活動,包括奧林匹克競技遊戲、運動項目體驗、職業導向講座等。計劃目標包括建立學生對運動的興趣及培養學生恆常運動習慣,而體適能作為運動基礎,故計劃亦有多項與體能相關的活動,包括由「奧夢成真」教練指導體能訓練及測試。為鼓勵學生挑戰及突破自己的體能極限,計劃在學期末會舉辦校際體能挑戰賽,參賽者需按既定次序完成10個動作,包括開合跳、深蹲、仰臥直抬腿、左右交替舉手、弓箭步、仰臥起坐、平板支撐至掌上壓、單腳跳、登山者及蹲撐立。

「奧夢」教練劉志強(右)、葉耀邦
「奧夢」教練劉志強(右)、葉耀邦

前港隊足球員兼「奧夢」教練劉志強指,體能挑戰賽僅是一個切入點:「比賽像一個遊戲性質的挑戰,讓同學有動力去做體能。我常跟同學講,把這個比賽當作是一種鍛鍊,每天做這10個動作,比賽表現好之外亦對健康有益處。」今年加入「奧夢」教練團隊的港隊籃球員葉耀邦就希望連串訓練能讓同學理解體能的重要性:「健康之外,體能是根基,讓你能夠更自如地應付專項運動的訓練。」昔日於學界籃球比賽留下不少深刻回憶的葉耀邦,亦希望同學能享受校際體能挑戰賽:「在學業以外有目標奮鬥,與同學一同訓練、互相鼓勵及支持的過程,是學界比賽其中一個樂趣,有助身心發展。」

葉耀邦今年加入「奧夢」教練團隊
葉耀邦今年加入「奧夢」教練團隊

在校際體能挑戰賽舉行前,「奧夢」教練團隊會走訪各間參賽學校帶領同學備戰,劉志強特別給予同學「貼士」:「比賽是鬥快,所以參賽同學要練熟10個動作之餘,一定要緊記各動作的次序,並要留意動作的準確性,例如登山者動作最容易不合規格。」葉耀邦則提醒同學切忌在比賽前吃太飽,以及以「過來人」身份給予作息建議:「讀書時因為要兼顧校隊及港青練習,為了讓自己有足夠休息,就要盡量分配好自己時間,如利用小息、午膳時間做功課及溫習,讓自己就算晚上有練習,也能在返家後盡快休息,這樣才能兼顧好學業與運動。」

梁植偉中學首度參賽 團隊互補爭勝

樂善堂梁植偉紀念中學今年首度參加賽馬會「奧翔」計劃。適逢去年杭州亞運、今夏巴黎奧運,學校響應兩個國際大型運動會而加強推廣體育活動,與計劃的活動理念不謀而合。體育老師劉俊基指計劃範疇廣闊,體能鍛鍊對學生大有幫助:「之前因為疫情影響,學生的體能變得很弱,不論在體育課還是學界比賽,參加計劃讓他們的體能有所提升。希望他們明白體能的重要性後,不只是為比賽訓練,而是養成鍛鍊體魄的習慣。」劉Sir大讚體能挑戰賽想法新穎,讓同學能夠挑戰自己之餘,亦適合選修體育科的高中同學參與,對體適能有更深入的了解,期望今次參賽的同學能夠藉此機會與其他學校比拼及交流。

左起:成莉娜、李可喬、劉俊基老師
左起:成莉娜、李可喬、劉俊基老師

中三的李可喬及成莉娜是其中獲老師推薦參加校際體能挑戰賽的同學。兩人本身為運動校隊成員,李可喬主項是跳繩,成莉娜則為田徑及羽毛球隊成員,兩人平日都有為主項而鍛鍊體能,因此校際體能挑戰賽的10個動作對她們而言並不難上手,不過兩人認為串連動作具挑戰性:「可能我們本身體能底子不會太差,但將動作連在一起就要時間適應,看別人做的時候很簡單,自己做時就發現沒有想像中簡單,尤其是我(李可喬)不壇長記東西。」李可喬及成莉娜指為校際體能挑戰賽而作的練習有助提升運動主項表現,亦是難得與不同校隊的同學一同訓練的機會,期望團隊在比賽中有好表現:「我們三個女生參加隊際賽,會先分配好大家負責的動作,因為大家的長處各有不同,相信互補可以讓我們有更好成績。」

第4屆校際體能挑戰賽將於6月29日假香港珠海學院體育館舉行,賽事分設男、女子個人賽(U14、U16、U19)及隊際賽。更多比賽資訊及詳情可瀏覽賽事網頁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校際體能挑戰賽6・29舉行 鼓勵學生恆常鍛鍊挑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