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Beeno】記得「每日一篇」嗎?90後上學時代的7個關鍵字

雖則不知上次穿校服已為何,但背著書包上學去的日子好像是不久前的事。相比現在的學生,感覺我們過得較為快活,至少不會「讀」得只剩書。講起這幾個在學關鍵字,不知道大家又有否共鳴?

1.每日一篇

以前90後小編在唸小學的時候,中文科老師會要求各位同學每日都做一篇練習,不是用筆用紙去寫,而是開著電腦,按按滑鼠。記得當時在「牛龜咁大」的螢幕面前,苦惱要選擇六個級別中的哪個級別的閱讀理解的練習。

當中有什麼分別呢,大概就是等級愈高,文章的字數就愈多,當然地分數就愈高。做每日一篇的同學大概分為兩種,一種是為了在眾人之間名列前茅而選擇做最高級別,很用心地思考每個答案的同學;有的人就用做每日一篇做藉口,開電影腦玩線上遊戲。而小編呢?就是那些為求盡快做完而亂選答案的孩子。(小朋友不要學)

2.教育電視

(圖源:Youtube)

對小學雞小編來講,沒有最喜歡的科目,只有最喜歡的項目,所說的就是看教育電視,大概是因為小編是個電視迷的緣故。

當時上課偶爾老師會打開鎖著電視的門,讓同學們看一看與課程相關的教育電視。讓人最印象深刻的片頭曲非數學科的「一理通馬國明」莫屬,啊不,「一理通百里明」才對。至於節目內容方面,小編就表示有兩個題目特別深刻,分別是數學科的分數王國,以及中文科「標點符號」,你話沒印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留」喎!

3.牧童笛

(圖源:香港中西樂)

每逢音樂堂,除了跟著老師唱遊,就是要與牧童笛玩遊戲。其實為什麼學校會用牧童笛做全人必學樂器,小編推測因為這件樂器成本最低,容易教,亂猜的。當時學校將樂器當作其中一個考試的項目,如果你沒有學其他的,就只有牧童笛,跟大家說,這件樂器可謂小編的童年陰影,皆因當時考試吹至走音,因此被同學笑了好久……

4.叛逆歲月

各位90位,有哪位會不認識這個名字?這本書可謂小編身邊同學必讀的一本書,出版的日子由2004年到2014年,足足十年的時間,推出了二十五集。

故事主要都是圍繞三個反叛青年的成長,主角從16歲變成20-21歲。不知道各位忠實讀者會否覺得懷念?小編就不是忠實讀者,但最深刻的大概是封面的插圖。

5.閱讀報告

為了確保各位同學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學校多數都會安排各位同學完成一定數量的閱讀報告……記憶中小編中學的時候,一個學期至少要做七份。當時的報告有前後兩面,前面除了問你書本有沒有趣之餘,還會問「你最喜歡書本中的哪個部分」、「你在這本書學到什麼?」等等的問題。雖則說一個學期要做七篇其實不算過份(好似係),之不過小編覺得如果各位覺得想令學生對閱讀有興趣,這個方法真心不太Work……

6.Beeno

(圖源:antoniacheng.com)

即使不同學校,但各位小學雞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用朗文牌的英文書。好多英文名好像Peter、Mary、Tom和Sally等等的英文名也是從這裡學回來的。不過讓人深刻的名字,當然就是當中出現的黃色小怪物-Beeno!當時牠會跟同學仔們一起學生活化的英文,性格亦非常善良,會幫助朋友解答英文的煩惱。當時有同學會取笑他做「癲佬」(與Beeno同音),又或者說要「打Beeno」(打邊爐同音)。小學生嘛,就是這麼無聊…話說Beeno愈變愈醜,小編都認不出他了。

(圖源:Ouroboros)

7.靜止動作

當年在小學不像中學,除了有分上午校下午校以外,也沒有一小時的午膳時間,有的就只有大約半小時的小息時間。其實只要吃吃這個,吃吃那個,聊個天,不消一會小息就會結束。響起鐘,代表結束小息之餘,當時就要好像按下暫停按鈕一樣誰也不動,有些同學更是為了突出自己而做一些古怪的動作,現在回想起來覺得特別搞笑,不知道這種傳統有沒有被保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