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話題 |拯救「投籃沙漠」慘況 建議入樽變三分 新增4分區 增加NBA刺激感
早前灰熊對戰公鹿的賽士中,灰熊星級後衛查莫蘭特(Ja Morant)發動快攻,敵方只剩腳步緩慢的 Brook Lopez在防守,很多人以為 Ja Morant會鏟籃入樽,但令人意外的是,他突然煞車,改為在三分線外急停跳射,結果射失了。
令人驚訝的是, Ja Morant不單這次沒有鏟籃,這位25歲的天才球員在本賽季,竟然一次入樽也沒試過。在八場比賽中,他只嘗試兩次入樽,但全部失敗了(包括一次滑稽的失誤)。自從肩部手術後,他的入樽次數大幅下降。他標誌性的360度上籃雖然仍然優雅,但畢竟不是入樽。
同時, Ja Morant三分命中率不高,卻仍然在三分線外肆意出手。 Ja Morant 成為了籃球界日益增長的不滿情緒的代表——許多人認為,由於數據顯示球員應該頻繁投三分球,這在某種程度上,犧牲了籃下入樽的精彩瞬間,影響了比賽的觀賞性。
在賽季揭幕戰中,波士頓塞爾特人以61次三分球出手擊敗紐約人後,籃球評論員Nick Wright表達了對現代打法的不滿,呼籲聯盟修改規則,這段視頻在X(舊Twitter)上獲得數百萬觀看。他提出的建議之一是入樽變三分,以此激勵球員提供更精彩的比賽,吸引逐漸流失的觀眾群。
「我知道這聽起來瘋狂,」 Wright表說,「但從本質上來說,NBA最精彩的時候,就是球員們飛躍防守者,與他們在籃筐處相遇的時刻。那才是最具觀賞性的比賽。很多技巧型球員站在三分線外遠射,真的不太吸引。」
那麼,讓我們試著假設一下。如果入樽值三分而非兩分, Ja Morant 會選擇嘗試爆Brook Lopez 嗎?這種改變將如何影響比賽?這是否解決了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我向教練、總經理和籃球專家詢問了三分入樽是否能解決NBA目前的困境,而答案逐漸揭示現代比賽真正失去的是什麼。
隨著塞爾特人在2024年總決賽中憑藉歷史性的三分戰術奪冠,NBA各隊紛紛效仿塞爾特人教練Joe Mazzulla的戰術,在本賽季的三分出手次數上突破了以往的紀錄。在過去幾個賽季穩定於場均35次三分出手後,本賽季聯盟球隊平均每場出手37.4次三分,這是近五年來最大的年度增幅。
這本應帶來更多的入樽機會,因為對手的大個子被拉出籃下,突破路徑得以打開,爆籃好手理應展翅高飛。然而,儘管射手們在外圍拉開了更寬的進攻空間,近年來入樽的頻率卻幾乎沒有增長。
上星期,公認為現役比賽中最佳灌入樽者之一的「蟻人」Anthony Edwards隔扣了帝王中鋒沙邦尼斯(Domantas Sabonis)。這次暴扣讓那些希望看到更多 Anthony Edwards 高光時刻的觀眾感到興奮,而這一切得感謝前NBA球員Corliss Williamson。
賽前,現在擔任木狼助教的 Williamson 對愛德華茲說他本賽季「打得太軟了」。 Anthony Edwards 顯然把這句話放在心上。他在賽後對記者說:「我告訴他,我一定會隔扣他們中的一個傢伙。」
Anthony Edwards 如同 Ja Morant ,也不像過去那樣頻繁入樽了。他對沙邦尼斯的大力入樽只是他本賽季第七次入樽,而他的入樽頻率已經減少了一半。與此同時,他的三分出手次數,從上賽季的每場6.7次上升到11.3次——這是一個明顯的趨勢。
35歲的老將DeRozan本賽季也未完成入樽,而上賽季他在芝加哥完成了18次。部分原因可以歸結於年齡,但這也反映了當前聯盟越來越多要求側翼球員選擇三分球的趨勢。由猶他爵士隊的Collin Sexton和Jordan Clarkson組成的後場搭檔,在本賽季也尚未完成任何入樽,而上賽季他們合計完成了36次。據Stathead.com數據統計,如今後衛每場比賽平均僅入樽0.32次,比上賽季下降了8%。
NBA已經面臨著一場傷病危機,如果為提高賽事刺激性,鼓勵球員在空中全速碰撞,似乎並不是解決NBA現有問題的可持續方案。
「投籃沙漠」現象
鮑爾州立大學教授兼研究NBA的專家 Nick Elam認為,問題的核心在於球隊戰術過於數據化,導致中距離投籃幾乎被拋棄,場上呈現出明顯的「投籃沙漠」。從數據上看,本賽季有24場比賽的中距離得分為零,而這一數據在2010-11賽季前從未出現過。這種策略的單一化,正在減少比賽的多樣性和觀賞性。
總之,與其改變灌籃的得分值,聯盟應該專注於如何讓比賽恢復更多的創意與多樣性,例如取消底線三分、拓寬球場等。NBA需要重新平衡比賽,為球迷帶來更多的驚喜與精彩瞬間。
投籃沙漠問題
Nick Elam將其稱為「投籃沙漠」,並認為解決NBA這個問題的起點,應該是填補場上的「沙漠地帶」,特別是被球隊忽略的中距離區域(油漆區外和三分線內)。球隊為了最大化每次進攻的效率,幾乎完全放棄了這片區域。
由於三分球比兩分球多值50%,而且命中率和中距離跳投相距不遠,因此不需要高深的數學就能明白為何球隊更偏愛三分球。現在,幾乎每支球隊都採用了這套數學公式,導致聯盟整體打法趨於一致,失去了多樣性。
Nick Elam 對《雅虎體育》說:「的確,三分球太多了——進攻回合變得死板且缺乏變化。多年來,在三分線內、籃框觸手可及的地方以外,出現了大量的投籃沙漠。這項運動需要重新校準,讓投籃更均勻地分佈在球場上。」
數據顯示了這種改變的趨勢。在1996-97賽季(有投籃位置數據記錄的首個賽季),由米高領軍的芝加哥公牛隊每場平均投41.5次中距離投籃,而當時聯盟的平均數是每場約32次。隨著數據驅動的籃球分析者意識到20英尺跳投的性價比不高,這些投籃逐漸被推到了三分線外。
本賽季,中距離投籃的「代表隊」薩克拉門托帝王平均每場僅出手14.1次,遠低於Jordan時代的數字,而大多數球隊的數據甚至不到雙位數。更瘋狂的是,現在的比賽有時候會整場比賽沒有中距離得分。
根據NBA.com/stats數據顯示,本賽季已有24場比賽,某支球隊完全沒有從中距離區域得分。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幾十年來,我們從未見過這種情況,從2010-11賽季未曾發生,到了2018-19賽季,激增至64次。之後,每賽季約有80場這樣的比賽。直到本賽季,這一現象再次激增。
按照這樣的速度,本賽季預計將出現136場「沙漠比賽」。意味幾乎每晚都能看到。
聯盟統一化問題
更有趣的是,「沙漠比賽」並非某支球隊(例如過度依賴三分球的波士頓塞爾特人)專屬的現象。事實上,本賽季已有14支不同的球隊整場比賽未曾從中距離得分。這種現象不僅出現在強隊之中,弱隊也無一倖免。例如,本賽季「沙漠比賽」最多的是戰績為3勝11負的猶他爵士隊。
這種戰術改變就發生在我們眼前
當史提芬·居里(Stephen Curry)於2009年進入聯盟時,那一整個賽季從未有「沙漠比賽」出現過。居里是點燃三分革命的超凡射手,夏登(James Harden)則將火苗煽成烈焰,而塞爾特人更是火上加油。現在,這場火已經在聯盟內全面蔓延。
2022年,我有幸主持MIT Sloan運動分析大會上的一個小組會議,主題是《NBA 75到100年:比賽的未來》。參與討論的人包括現任洛杉磯湖人隊主教練JJ Redick和費城76人隊的總經理莫雷。三分球的話題自然不可避免地被提及。 JJ Redick 曾在莫雷到來之前為76人效力兩個賽季,他分享了一個故事:當時有位76人隊的工作人員鼓勵他放棄中距離跳投,改為多射三分,因為從數據上看後者的效率更高。然而, JJ Redick希望保留自己的中距離跳投技巧。
「有時候,在一個進攻回合中,最好的選擇就是那記急停中距離跳射。」 JJ Redick說。
兩年後, JJ Redick 帶領的湖人隊和莫雷的76人隊進行了一場比賽,雙方整場比賽都未能從中距離得分。直到第四節剩下3分16秒時,勒拜占士(LeBron James)在左側底線命中一記12英尺的跳投,才打破這一尷尬局面。我們差點見證NBA史上第一場雙方均未能從中距離得分的「沙漠比賽」。
下次觀看NBA比賽時,請留意球隊如何很少選擇空位的中距離投籃,而是選擇衝入油漆區再傳出外圍。衝擊籃下,再傳球。如此反覆,直到創造出空位射三分,或者防守者累得放棄。塞爾特人正是憑藉這種打法贏得總冠軍。
如何解決問題?
1. 取消底線三分
這是籃球圖譜創始人Kirk Goldsberry提出的概念。他稱底線三分為「漏洞三分」,主張取消底線三分,讓NBA的得分分配更公平,並「不鼓勵閒置站位」。
然而,我擔心這會讓比賽完全集中在球場的中間三分之一區域,因為球員如果不能從底線三分獲得額外加成,可能根本不會靠近底線。這樣可能會在場地兩側創造新的「沙漠區」。
2. 拓寬球場,保持統一三分線
這種改動短期內看起來最為合理。有人可能會說:「那麼場邊座位怎麼辦?」但拓寬球場其實會創造更多場邊座位,而非減少。問題在於,這一改動並不能完全解決「投籃沙漠」的問題。
3. 引入2-3-4分系統
我支持一種新的「2-3-4分系統」,在球場上設置深度四分線,以及更短的三分線,以重新引入中距離投籃。舊的三分線可以向後移至35英尺,甚至40英尺。這樣可以刺激標誌性遠投、鼓勵更多中距離投籃以及油漆區內的攻防。
簡單來說,我希望重新找回投籃選擇的多樣性。
原文:The NBA’s 'shot desert' problem is real. Could 3-point dunks save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