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Balance工作坊為社區注入能量 屈景朗曹詠淘現身分享跑步樂趣

【體路專訊】香港的跑步風氣愈見盛行,幾乎何時何地都能見到有跑友在大街小巷練習。New Balance及旗下官方跑會 New Balance Run Club (「 NBRC 」)早前舉辦社區跑步工作坊,與更多街坊跑友分享跑步樂趣。長跑好手屈景朗與三項鐵人港隊代表曹詠淘當日大談自己的經歷和目標,亦一同參與訓練,齊齊推廣運動散發正能量。

屈景朗的名字,對很多香港人而言或許有點陌生。但這個本地長跑好手卻早已在馬拉松界打響名堂:2015年的個人初馬,他已跑出3小時11分內這個與「Sub3」 差不太遠的成績。只是原來屈景朗的跑步故事開端源於一個錯誤,「中四那年參加學校的陸運會,首天賽事的1500米原本得了冠軍,但就因為計時員出錯而被DQ。我很不甘心,於是翌日的5000米即使跑過了終點,我也怕再次出錯而繼續跑,直至工作人員截停我說已經贏了才停下來。」回家後,他將金牌託父親轉交病榻上的妹妹,「我想用行動去支持她,對她說一句:『你都得』。」

相比屈景朗的「錯誤」,曹詠淘的跑步路似乎就順理成章得多。早有跑步習慣的她8歲起開始接觸三項鐵人,雖然一度轉為主攻游泳,但最終仍成為三鐵運動員。「不過跑步一直是我最無信心的弱項,因為我有少許扁平足、O型腳,相對不太適合跑步,但就是這些問題令我更想堅持跑下去證明自己。」小時候的曹詠淘曾被教練批評以2分06秒完成400米太慢,至今仍想繼續為自己爭回一口氣,「其實作為運動員,鬥志未必完全來自運動,可能是心中的憤怒才令你更加厲害。」旁道的屈景朗亦笑著認同:「情緒可能就是最令你進步的燃料。」

打開兩人的社交平台,總會見到一連串關於跑步及訓練的帖文,可見這運動早已融入他們的生命之中。「跑步讓我成長了很多。」由當年那個贏了冠軍還不斷跑的青年,到如今懂得留放的專業跑手,屈景朗直言自己被跑步「改造」成一個更好的人:「思維更平和之餘,亦會想得更遠更多。人生就如跑步一樣,即使今日的狀態不佳,但比賽也不只得一場,今日的得著就是成就你的以後。」同樣從跑步中領悟出人生道理,曹詠淘也明白要將弱項變成強項沒有捷徑:「要每天持續地慢慢磨練,鑽研很多不同技術才可以逐漸地改善,這份堅持就令我知道人生不能一步登天。」

幸好曹詠淘的跑速愈見進步,去年的香港馬拉松10公里賽事就成功寫下當時的個人最佳成績40分58秒,「那場是我首場認真去預備的長跑比賽,由起步已經感覺到那份熱血。雖然因為太興奮而令力量分配做得不太好,但就學到如何在筋竭力疲之下找到方法跑回自己的速度。」三鐵隊內本身已不乏長跑好手,去年10K一戰女子組前三名已有兩人是港隊代表。曹詠淘亦不諱言時常向隊友學習,大家互相支持及關懷是令她繼續期待能發光發亮的原因。

但常言道跑步是孤獨的運動,踏上路途後的大部分時間均是獨自面對眼前的難題。就如屈景朗2019年到美國出戰世界六大馬拉松之一的紐約馬拉松一樣,「其實一開始也有點『not my day』的感覺,去到半程總算覺得順了,卻在最後回到中央公園一段有少少『撞牆』。」多辛苦也好,那段路也只有他自己一個去面對,調整心態、咬緊牙關、搏盡無悔,結果以2小時29分49秒成為該屆紐馬最快的港人,「能在世上最大型的馬拉松賽事做到這個不錯的成績,深刻之餘也證明賽前預備的飲食、休息、訓練是合適的。」

一個是「紐馬最速」,另一位則是港隊代表,這次參加New Balance的跑步工作坊,分享心得之外亦成為學員之一,與其他跑友一同接受訓練。屈景朗指工作坊對長期接受訓練的運動員亦有好處:「就算是我們這些較專業的運動員,工作坊中有些HIIT動作也較少做到,亦容易忽略身體平衡,參加工作坊後有更多新的訓練構思。」對新手而言,這類工作坊亦可增加跑步的趣味性,感受與跑友一起訓練的樂趣。

疫情雖然仍未完全減退,但各地體育賽事亦已大致重開。屈景朗與曹詠淘未來兩、三個月不約而同都會出外參賽,前者將到英國參加倫敦馬拉松,「這應該會是我最後一場六大馬了,希望能突破PB,往後會集中參加山路賽或越野賽。」曹詠淘就會隨港隊到三個中亞國家比賽,長遠更期待代表香港出戰大型運動會,「但首先也是要繼續取得好成績,希望10公里能突破40分內。」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New Balance工作坊為社區注入能量 屈景朗曹詠淘現身分享跑步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