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極光的故事:「極光指數」的謎思
可能今天才分享這東西有點遲,畢竟已過了極光的旺季,甚至連「午夜太陽」都快能看到,當然,我只是去了一個星期,不能堪比各位專家,但既剛有讀者問及,都簡單分享一下早前在冰島「追極光」的一些經歷。
每個人(包括小弟)身為門外漢,沒有任何「追極光」經驗,在網路上及很多應用程式都會看到極光指數(Auroral Forecast/ kp),亦會誤以為是看得到極光的指標,而小弟前往時,也真因著不同網站對「極光指數」的預測,選了「極光指數」達5的幾天前往。到訪某一天時,極光指數甚至達到6,有不少人在討論區中表示將會有「極光大爆發」,但小弟參加當地團時,竟連團都不能出發,反倒成功看到極光的一天,「極光指數」只有2.x。
「極光指數」是一個scale有10的預測系統,理論上,若「極光指數」高於3的話,看到極光的機會也大增(留意是理論上)。不過,「極光指數」只屬於一個參考準則,亦會不時變化,正如到訪當日突然從4急升至6。Information Center中有實時預測最新的「指數」,很多旅客(包括小弟)都會每天跑到Information Center查詢情況。(冰島極光指數網站於此)
或許這也得簡單說說甚麼是「極光」。這是一種由太陽釋放到宇宙的「太陽風」,其中的太陽粒子來到地球表面時,受到磁場影響,與大氣層的粒子碰撞而產生出來的電磁風暴,繼而再幻化成這種奇妙的光。人類肉眼所見的「極光」,實是兩至三天前太陽釋放出來的粒子,以光速姿態衝向地球,因此「極光指數」能根據兩三天前的太陽運動,大約計算得電磁風暴或極光的強弱。所以,理論上,「極光指數」是準確的。
實際又如何?導遊有我們講解最簡單的「現實」,其實「極光指數」達3或以上時,真的抬頭就能看到極光,極光根本就在我們頭上了,只是「極光指數」並不能計算雲層或光源的「污染」,還有地球表面幻變的天氣。像我到訪當日,哪管「極光指數」天天「爆5」,首都Reykjavik天氣再好,每天約晚上5時總會有一大片雲層飄來,直至第二天清晨,因此,哪管上空有一場又一層「極光大爆發」,厚厚的雲層也令你甚麼都看不到。
有朋友在清朗天氣時,即使「極光指數」只有2,他就此在Hostel門外已能看到滿天極光,像小弟到了南部的荒野,入夜後滿天星秀,天際沒有一片雲彩,哪管「極光指數」亦只有2,仍能看得到極光。當然,「極光指數」只有2,你很難看到如明信片般的滿天幻彩,最少能讓你看到一生無憾的極光了。
還有,為甚麼大家都要選冬天看極光,全因冰島也好、芬蘭也好、挪威也好,夏季時幾乎沒有黑夜,哪管頭頂有「極光大爆發」,太陽光也令你看不到任何極光。情況就如城市的「光學污染」般,抬頭看不見星星,並不代表星星不在頭頂呀。
小弟非理科生,此文純粹是透過導遊講解、網上資料及個人經歷而總結,僅作參考,如有錯漏,歡迎指正。
【延伸閱讀】追極光的故事:請「放」下快門享受當下
「晞。觀影記事」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jackyheimovie
旅遊專頁「有故事的旅人」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360.days.in.austra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