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美社區客廳大不同 美國版支援無家者、長期病患為主
《施政報告》提出「社區客廳」試行計劃支援劏房戶,首個最快今年12月在深水埗啟用,其實在美國早已有社區客廳的概念,不過與香港改善劏房戶生活的定位不同,美國版本主要用作支援無家者、長期病患、精神狀況不佳人士,讓他們在一個非醫院的環境下,接受支援服務。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英美養大小朋友成本 約200萬港元
社區客廳早在八十年代的美國出現,最初成立主要是希望在教會等地方設立類似香港的社區中心,提供各類康樂設施,例如乒乓波枱、桌球、桌遊、電視、咖啡機等設施,成為街坊聯誼的聚腳點;在多年的發展下,社區客廳亦逐漸加強服務,擁有專業資格的社工在社區客廳氣氛較輕鬆的環境中,接觸有服務需求的人士。不同社區客廳有不同服務定位,以加州為例,當地街頭露宿問題嚴重,不少社區客廳都以無家者及長期病患者為主要服務對象,以了解他們的健康、心理、財務等況,從而提供協助;另外亦有針封同志、各類長期病患、情緒病等的支援服務,除了有社工跟進個案,個別社區客廳更提供心理輔導、24小時緊急熱線支援、營養師、外展服務等。
由於美國人口多,幅員亦廣,官方提供的服務或未能覆蓋予所有有需要人士,所以社區客廳起了填補這個空隙的功能;社區客廳的沒有醫院般的冰冷氣氛,令弱勢社群更易持續地接受服務,以免他們在缺乏協助情況下,生活質素越變越差,例如陷入吸毒、和延誤治療長期病症;在有需要的情況下,社區客廳亦會提供短期緊急住宿。
香港首個社區客廳 今年初登場
《施政報告》宣布推出社區客廳試行計劃,但其實社區客廳在香港並非新事物,慈善團體李伯忠一片天國際啟育中心今年初於深水埗推出全港首個社區客廳,為居住在劏房、並要照顧0至6歲嬰幼兒的基層父母及照顧者提供免費服務。
該社區客廳位於深水埗青山道,三層空間面積逾1.2萬方呎,服務使用者可參與各項的親子活動,包括繪本故事主題班、嬰幼兒按摩班、唱遊等,裡面亦設有「小睡角」、玩樂區、及廉價親子食堂,而對基層父母來說,最重要是為七至十二歲的子女提供暫托服務的「哥哥姐姐遊戲房」﹐令父母可以放心打工。營運者希望父母在使用服務之餘,可在中認識朋友建立網絡,達到互相協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