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足・專訪|慈英:那早有耳聞但陌生的名字 放洋卻總記掛著出生的家

【體路專訪】慈英,一個本地球迷有點熟悉卻又陌生的名字。過去幾年一直在英國讀書、踢波,從未為香港在國際賽上陣,但又會有球迷形容若他領取特區護照的話將是一件「開心事」。早前宣布離開英冠球隊布力般後,慈英再與《體路》談談這些年在英國的生活,還有香港這個一直不能忘記的出生地。

這幾年跟不同所謂「入籍兵」或本地洋將做過訪問,計有勞烈斯、謝家強、安永佳,甚至是林恩許。雖然訪問時並非每位都已是港足代表,但總算已在本地球圈打滾一段時間、薄有名氣。然而慈英從未在本地聯賽上陣,亦未曾成為港隊梯隊成員,只是每次提起他的名字都總有些球迷有所期待,那倒不如就讓他先自我介紹一下。

慈英曾在傑志青年軍受訓。(圖:傑志Facebook)
慈英曾在傑志青年軍受訓。(圖:傑志Facebook)
(圖:受訪者提供)
(圖:受訪者提供)

「我叫Jay Haddow,中文名是慈英,今年20歲,在香港出生住了12年,也踢過傑志三年,到12歲去了英國讀書。」他說出自己中文名字時,是用上頗為純正的廣東話讀音,也直言喜歡別人如此叫他,「之後加入布力般八年,曾經於2022年踢過兩場日本U20。現在,I’m free,正在尋找機會。」

慈英是土生土長的英日混血兒,8歲加入傑志青年軍,同期仍在港超聯球隊效力的有甘智健、嚴啟倬等。「我很感恩在傑志得到的機會,因為這裡是我初次接觸職業訓練的地方,有很好的教練和比賽系統,為我之後去英國打好基礎。如果沒有傑志的三年,我不會在英國成功。」

(圖:受訪者提供)
(圖:受訪者提供)

說是成功,因為他抵英讀書後不久,就憑在校隊賽事的好表現獲推薦到英冠球隊布力般試腳,而且當別人需要六星期時,他只花了三星期就獲得一紙青訓合約。「那裡與香港最大的不同就是對抗性和速度,但其實很大程度只是對自己的考驗。當時的我要令自己變得強壯,每次對抗輸了又要立刻站起來再來一次,周而復始下就會學到很多技巧。」當時的慈英並無抱著要踢英超、世界盃的心態,只想好好享受剛起步的職業生涯,因為他認為只有享受才會得到好成果。

當時的我要令自己變得強壯,每次對抗輸了又要立刻站起來再來一次,周而復始下就會學到很多技巧。

慈英曾三次在比賽中遇上曼聯翼鋒加拿祖(紅色球鞋者)。(圖:受訪者提供)
慈英曾三次在比賽中遇上曼聯翼鋒加拿祖(紅色球鞋者)。(圖:受訪者提供)

對位加拿祖 落敗仍享受挑戰

果然,慈英在布力般的路途一直順風順水,16歲考畢公開試後加入球會的獎學金學徒計劃,兩年後再正式簽下職業合約。這兩季在U21英超連同各項盃賽,他為球隊上陣逾60場,面對過曼城、阿仙奴、利物浦和熱刺等二隊成員。「其中一個最難纏的對手絕對是加拿祖(Alejandro Garnacho)。」效力曼聯的阿根廷翼鋒加拿祖今季在英超大爆發,但三年前仍在青年軍時就曾遇上對位右閘的慈英。

那一仗,加拿祖先在上半場早段頂入一球,換邊後再乘一次反擊由半場線盤球至禁區邊射入。「曾經與他對壘三次,他真的很厲害。最有印象是他盤扭真的很快。」儘管當日被加拿祖攻入兩球,但從曼聯官方上載的精華片段亦見到慈英兩次右路傳中幾乎助球隊破蛋,「我很享受面對這種對手,因為這樣才會有進步,賽後反思自己有甚麼地方做得好或不好去學習。我這個年紀當然要踢些有競爭性的比賽,即使難踢的亦可。」

(圖:受訪者提供)
(圖:受訪者提供)

我這個年紀當然要踢些有競爭性的比賽,即使難踢的亦可。

「如果上到一隊踢英冠當然開心,但我相信所有事發生都有其原因,或許我在英國的時光也差不多到此為止,再看看之後會發生甚麼事吧!」上月中,慈英確定與球會達成共識,將離開布力般尋求新發展,球會亦特意提早放人,讓他更好預備尋找新球會的事宜。今次回港,慈英除了休假聚舊之外,亦有到球場訓練保持狀態,下月開始到多地球會試腳,「這兩個月會與我的團隊、家人、經理人,一起衡量所有選擇,看看哪個機會才是對我最好。任何地方都可以,甚至金錢也不是最重要,最重要是比賽時間、訓練質素。」

慈英與父親上周入場觀看傑志賽事。
慈英與父親上周入場觀看傑志賽事。

或許不少球迷都會發現,這兩年慈英休季回港時,港超聯賽事的球場看台都不時見到其身影。舉例他月初返港後,短短一星期就已經入場看了四場比賽,「我很欣賞本地足球,而且我離開之前也經常入場,很喜歡感受球場的氣氛。況且我很多朋友現在也在踢職業,入場也可以支持他們。」即使已離開出生地多年,但慈英仍一直緊貼著香港足球的消息,至少在閒談間也能輕鬆分析近幾季港超聯的形勢變化。留意港足,一來固然是因為慈英本身也是一個足球員、足球迷,另一方面亦因為香港一直在他心中有著特別的位置。

我很欣賞本地足球,而且我離開之前也經常入場,很喜歡感受球場的氣氛。

與一般混血兒無異,慈英和血統背後的幾個地方有著不同程度的淵源。英國,是他父親的祖家,也是他升學並成為職業足球員的起始地,「當然我很慶幸自己擁有英國血統、在這裡住了八年,但我對這裡不太有感覺。」日本,則是他母親的家鄉,「我未在日本居住過,但其實對我而言也很有意義。那裡是一個很奇妙的國家,人和文化都很好,很感恩自己有一部分來自日本。」

慈英兩年前曾獲日本U20徵召。(圖:慈英Instagram)
慈英兩年前曾獲日本U20徵召。(圖:慈英Instagram)

國際賽初體驗 自豪感盡上心頭

說到日本,慈英也曾在足球場上與「藍武士」拉上關係。2022年5月,日本U20在法國出戰土倫盃,首次召入放洋的青年球員,當時仍未與布力般簽職業合約的慈英成為其中之一。該屆土倫盃,日本U20最終取得第六名,慈英在對科摩羅的小組賽及對阿根廷的名次賽上陣兩次,當中第二仗又再次遇上加拿祖。「當年我很緊張同時有很高期望,結果得到的比期望更高。在那兩星期中學到很多東西,你要明白,那些是同年紀中日本最好的球員,得到很寶貴的經驗。」

那時候有份落場的日本球員,如今不少已在日職上陣,翼鋒佐野航大今季轉投荷甲奈梅亨後更成為常規正選。但慈英也承認,當時與隊友出現些少溝通問題,「我識講日文但未至於很流利,所以要和陌生隊友溝通並不容易⋯⋯不過⋯⋯也是一個很好的經驗,只是會否再發生,我真的不知道。」那兩仗短短不足80分鐘,已足以令慈英感受到國際賽的「威力」。「穿起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球衣是很有自豪感,因為國際賽一生可能只有一場,所以一定要確保每次落場都出盡全力踢出這份感覺。」

穿起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球衣是很有自豪感,因為國際賽一生可能只有一場,所以一定要確保每次落場都出盡全力踢出這份感覺。

相比英國和日本,香港給慈英的歸屬感卻始終大得多。當他形容英國屬於「不太有感覺」、日本是「很有意義」時,香港的代名詞,是「家」。「我在這裡出生和長大,父母都在這裡住了很多,很多我人生中美好的事情都在這裡發生。這是我的家,也永遠都是我的家,永遠都在我心中有特別的位置。」的確,慈英在英國有留意香港足球之餘,近年更親身入場觀看在英港人組成的球隊作賽,甚至會抽時間與香港球迷相聚。「就算我現在未代表到香港隊,但我仍然得到好多香港球迷的支持,不斷給予信心和動力我前進。我沒甚麼能回報他們,所以如果他們來看我比賽,我都好樂意帶他們去晚餐。」

這是我的家,也永遠都是我的家,永遠都在我心中有特別的位置。

港足在亞洲盃的表現亦盡看在慈英眼內。(圖:體路資料庫)
港足在亞洲盃的表現亦盡看在慈英眼內。(圖:體路資料庫)

香港是我家

既然他主動提到「香港隊」,接下來也自然要談到這個不少球迷也關心至極的問題。慈英說他有看年初的亞洲盃直播,為陳肇鈞的入球而興奮,也認為球員、球迷值得為表現而驕傲,尤其在對伊朗最難踢的一仗卻最有機會贏波,「好多人會覺得港隊會在卡塔爾掙扎,但我並不認為。因為我知道他們的實力,而且每年都在進步中。你見有幾多球迷到了現場,甚至比港超聯有更多人,證明踢得好就值得有更多人支持。」他早就認識部份港足成員,米高及陳晉一更曾是其青年軍對手,加上安達臣執教後多次明言會說服有資格代表香港的海外球員加入,令不少人憧憬慈英有一天會披上港隊的紅色球衣。

我想我可以先說清楚,我現在只有香港身份證而沒有護照。如果我要領取特區護照的話,就要放棄我持有的護照,但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決定。

剛回復自由身的慈英解釋,現在他仍未知道下一站落腳地,擁有的護照也會影響他尋找新球會的機會,認為在這一刻就下決定是說不通。「當然,我看到他們在港隊取得成功,也會令我有同樣想法。不過同時亦要明白,每個人有自己的道路、問題、志向,例如我上季仍在英國效力就沒可能放棄(英國)護照,所以當時的答案很簡單,就是『I can’t do it』。」

再說下去,我倒是直截了當問了一句,「你想為港隊上陣嗎?」他想了10秒,似是嘗試尋求一個最合適的答法。「為港隊上陣會是一個⋯⋯一個很大的榮譽、很特別的待遇(a huge honour、privilege),但這一刻最重要的是先考慮清楚所有事,始終現在對我成長的緊要的是球會,一間能讓我落場成長的球會。一旦我安頓好球會的事情,那我就可能可以再考慮一次。」慈英笑說知道不少人都想他盡快下決定,但強調自己只有20歲,生涯仍有很多時間,同時再補充代表香港將是極大的榮譽。

為港隊上陣會是很大的榮譽,但這一刻最重要的是先考慮清楚。一旦我安頓好球會的事情,那我就可能可以再考慮一次。

訪問見街之時,慈英如無意外仍在香港,或許仍會入場觀看下周日的港超聯煞科戰。若認得出一頭淺金色頭髮的他,不妨上前跟他聊聊波經、拍拍合照。至於港隊的問題,倒不如留待慈英好好考慮一下。

圖、文:麥景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港足・專訪|慈英:那早有耳聞但陌生的名字 放洋卻總記掛著出生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