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球・專訪|卡比多羅比盼大滿貫冠軍 換桌球留精英項目一線生機

【體路專訪】桌球港隊自90年代未起一直屢創佳績揚威海外,可惜因為桌球在2010廣州亞運後被移除出比賽項目,過去14年一直苦無出戰大型運動會的機會,也因此未能達到體院「20年內最少參與3屆亞運或奧運」的要求,將於明年被降級成B級精英項目。正當桌球界面臨將要削減高達8成資助之際,22歲的卡比多羅比(Robbie Capito)在英國公開賽斬獲香港史上首個美式桌球大滿貫(2024 UK Open Pool Championship),為桌球運動爭取免於降級增添重要談判籌碼。Robbie凱旋返港匆匆一周下接受《體路》訪問,讓我們一起更深入認識這位誕生於香港桌球最嚴峻時期的超新星,以及他對香港桌球未來的擔憂。

22歲的Robbie今個月初出戰美式桌球大滿貫之一的「英國9號球公開賽」,最終在256位世界各地的頂尖球手中脫穎而出,成功為香港桌球寫下歷史新一頁。Robbie父母都是菲律賓人,他自己則是在香港土生土長,也因此操得一口流利的廣東話。「卡比多羅比」是由他原本的名字「Robbie Capito」直譯得來,但他笑說自己從前會扮作自己只得英文名:「『Robbie Capito』很快就可以寫完,但『卡比多羅比』幾隻字要寫的話很花時間,所以我會跟別人說我沒有中文名,哈哈!」

(圖:Matchroom Pool)
(圖:Matchroom Pool)

雖然貴為新晉大滿貫得主,但他並未因而趾氣高揚,談吐風趣幽默之餘也很有禮貌,予人文質彬彬的「乖乖仔」感覺。但他透露當初接觸桌球時媽媽其實十分擔心:「她想我做一個傳統的乖仔,以前有時參加『波樓』的比賽要很晚才歸家,投身全職後就更常留在體院很少陪她,所以我知道她內心是有點不捨得我打桌球的。」然而即使如此,Robbie表示媽媽也是自己桌球路上十分重要的同路人。這次奪得英國公開賽冠軍凱旋,媽媽也有出現在機場接機,Robbie看得出媽媽對自己走這條路的態度有所轉變:「今次終於奪得自己首個職業賽冠軍,讓她明白其實自己的兒子也是有機會達到Top level,有那種『可以放心放手,讓他自己走下去』的感覺。」

卡比媽媽(右2)現場見證兒子奪冠。(圖:香港桌球總會)
卡比媽媽(右2)現場見證兒子奪冠。(圖:香港桌球總會)

Robbie一路談及媽媽的陪伴同時,更不忘記感激自己桌球路上的啟蒙老師 – 天上的爸爸。「爸爸對我的影響真的很大!」這句說話是Robbie在整個訪問中說得最多次的一句說話。「3歲的時候,爸爸媽媽在玩具店買一套玩具桌球枱給我,我那時候對它愛不釋手。後來爸爸見到後,就帶我到桌球室真正嘗試打桌球,自此就與這項運動結下不解之緣。」他回憶爸爸當年為了令他進步,花費不少金錢讓他到好的「波樓」訓練:「他絕對是我球技不斷進步的原因,沒有當時的他,我不可能有今時今日的成就。」Robbie言談間盡是對爸爸的感激之情,訪問期間亦稍有哽咽:「很遺憾……未可以讓他親眼……見到我捧起今次的大滿貫獎盃。」

(圖:Matchroom Pool)
(圖:Matchroom Pool)

這不是運動員的錯……

雖然為香港桌球史開創先河,但Robbie仍然不矜不伐、更謙稱香港有實力的球手大有人在:「(香港桌球手)不只是我有好成績,張家瑋早前都贏得業餘賽世界冠軍,而且Marco(傅家俊)、吳安儀多年來都發揮出色,所以我們的成績是十分亮眼的。」他提及的張家瑋今年在WST錦標賽封王,從而獲得「外卡」成為香港歷年來第4位打入職業賽的英式桌球手;傅家俊前年亦在紅館舉行的世界桌球大師賽打出147、最終更奪亞軍;加上吳安儀剛剛奪得個人生涯第20項錦標,足見Robbie稱香港桌球手有好成績一說並非自吹自擂。

張家瑋(圖:體路資料庫)
張家瑋(圖:體路資料庫)
傅家俊(圖:體路資料庫)
傅家俊(圖:體路資料庫)
(圖:吳安儀Facebook)
(圖:吳安儀Facebook)

「只是……Unfortunately(不幸地)我們的運動不在奧運、亞運行列,像桌球、網球這些運動,奧運和亞運根本比不上其他大滿貫的賽事重要。」Robbie顯得無奈之餘亦略帶心酸,的確在桌球被剔除出亞運絕非運動員可控制範圍之內,但不能出戰奧運或亞運就等於香港桌球手沒有好成績嗎?身為為港爭光一員的Robbie也忍不住慨歎,同時更為2030多哈亞運會憂心:「會覺得有點不公平的……因為這不是運動員的錯。而且之前都公布了2030年桌球會重返亞運比賽項目,試問若然我們未來5年要在資源匱乏的環境下訓練,要在亞運會上造出好成績難度真的很大。」

香港桌球總會曾為爭取桌球納入2026年名古屋亞運會,<a href="https://www.hkbilliardsports.org.hk/en/news/campaign-for-cuesports-to-be-included-in-2026-nagoya-asian-games/" rel="nofollow noopener" target="_blank" data-ylk="slk:進行了一輪公開支持活動。;elm:context_link;itc:0;sec:content-canvas" class="link ">進行了一輪公開支持活動。</a>(圖:體路資料庫)
香港桌球總會曾為爭取桌球納入2026年名古屋亞運會,進行了一輪公開支持活動。(圖:體路資料庫)

在Robbie心中,即使桌球多年來未能亮相大型運動會舞台,但他深信香港人對桌球這項運動的熱愛從未減退:「其實我們桌球的普及程度很高,現在不論是在社區、外面的私人桌球室、Party room(派對房間)都可以打到桌球,我相信在香港有接觸過並且喜歡桌球的人一定很多。 而且比起劍擊、壁球,我們桌球要準備的裝備其實很少,只需帶一支Cue(球桿)就可以,有些桌球室甚至可以免費租借Cue。」從Robbie道出本地的桌球文化,不難發現桌球其實早已經仿佛成為不少茶餘飯後的消遣雅致,這項運動的受歡迎程度也如他所說並不低,所以當大眾在期待「下一個張家朗、何詩蓓」的時候,其實也不要忘記香港仍有能力產出「下一個傅家俊」。

香港於2022年舉辦桌球大師賽時,亦吸引不少桌球迷到場支持,獲一致好評。(圖:體路資料庫)
香港於2022年舉辦桌球大師賽時,亦吸引不少桌球迷到場支持,獲一致好評。(圖:體路資料庫)

精英項目降級對我們的影響真的十分之大……

普通人可能未必清楚A級、B級兩個精英運動項目級別的差異,惟Robbie心知肚明降級為桌球運動員帶來的打擊:「到時候會少了80-90%的資助,除了我們運動員的人工有影響,設施配套、教練支援、海外比賽機會同樣會受到波及。」翻查資料,現時體院為大部份精英桌球選手提供的月薪都不超過$20,000,若然降至B級項目情況肯定會雪上加霜。Robbie指出薪金下降的同時,各方面的開支也會因應資助削減而大幅增加:「降級之後,運動員就不能夠再在體院訓練,很多球手就要自資到外面租借桌球室,屆時又要多花一筆錢,而且體院也不會提供住宿。」現時精英運動員除了每月薪金外,體院亦會負責所有起居飲食,免費提供院內的醫療服務,但桌球運動員在降級後將會失去以上大部份福利。

(圖:香港體育學院網站截圖)
(圖:香港體育學院網站截圖)
(圖:香港體育學院網站截圖)
(圖:香港體育學院網站截圖)

不過Robbie著眼的遠遠不止福利,更令他擔憂的是本地桌球水平的提升有機會陷入窘境:「我們以後到海外比賽或訓練的機票都會失去資助,要靠自己支付機票錢。」他擔心上述情況會令人工本就不高的桌球運動員經濟負擔更沉重,部分球員更可能會因此對出外交流感到卻步,難以汲取更多比賽經驗。Robbie提到薪金的調整不只是對運動員的影響:「這件事是影響全隊人,連教練酬勞都會有所下調。」

「到了那時候你還會繼續打職業嗎?」Robbie聽到問題後不禁苦笑,似乎也知道單靠自己在這條職業路走下去並不容易:「收到有機會失去現在資助的消息後,我已經積極與不同品牌聯絡,看看會不會幸運地可以得到他們的贊助,但我一定會繼續打職業的!」他表現出堅定的態度,同時卻一語道出運動員心酸 – 誠然就算是榮升為世界級球員,也不得不為「麵包」而操心。

文:李科毅
圖:徐飛

相關報導:
傑運直擊|吳安儀11次當選 再談桌球發展困境 嘆曾考慮「掛桿」
桌球2023年被降格至體院B級精英項目 傅家俊:年輕港將是最大受害者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桌球・專訪|卡比多羅比盼大滿貫冠軍 換桌球留精英項目一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