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左束支起搏技術勝傳統 減少心臟功能衰退風險

【on.cc東網專訊】心率過緩後果可大可小,有團體指,本港每年約2,600名患者需植入起搏器,以調校正常心律,惟已沿用50多年的右心室(RVAP)起搏會導致心臟功能減退,而有研究指出過去8年內約600至700名病人受到影響,佔整體約四分之一。相比傳統技術,近年研究發現最新的左束支起搏方式可減低心衰風險2至5倍,有效改善心臟功能及死亡率。該新起搏技術於本港使用比率已達40%,領先其他地區,世界各地亦正逐漸採用。

亞太心律學會、香港心臟專科學院相隔10年後,今月1日起於本港舉辦「第16屆亞太心律學會科學會議及香港心律學術論壇」。該學會科學會議籌委會榮譽主席劉柱柏提醒,心率過緩患者,須留意個人病徵,尤其長者、男性、起搏比例多於40%及患有其他心血管疾病,心衰的風險特別高。如有懷疑應咨詢醫生,及早以藥物或改變起搏方式以預防心臟功能衰退。

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心臟科臨床講師譚子健補充,根據中大及威爾斯親王醫院合作的臨床研究指出,患有嚴重心臟衰竭患者,需接受同步起搏及除顫治療,結果發現傳導系統起搏更安全、有效,有助改善心臟泵血功能,從而減輕症狀並提升生活質素。

亞太心律學會科學會議籌委會聯席主席陳藝賢分享,心房顫動可以引致缺血性中風及其他疾病,五分之一缺血性中風患者與房顫有關,針對不適合服用抗凝血藥以預防中風的房顫患者,可進行左心耳封堵導管手術作治療。他表示,本港已進行亞太區首個關於新型心臟電腦掃描軟件優化手術的研究,使用新型電腦掃描軟件,取代傳統手術流程的術前術後食道心臟超聲波檢查。結果顯示,此方法能增加手術的準確性、安全性、成功率及效率,未來將開展第二階段研究,期望將新科技應用在臨床醫學上,令更多病人受惠。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