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穩中有進 出現一系列新變化
人民幣國際化穩中有進,出現一系列新進展與新變化。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央行)發布的 2023 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顯示,今年 1-9 月,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為人民幣 38.9 兆元,較一年前激增 24%。其中,貨物貿易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佔同期本外幣跨境收付總額的比率為 24.4%,年升 7 個百分點,為近年來最高水準。
值得注意的是,9 月人民幣在全球貿易融資的比重為 5.8%,較去年同期上升 1.6 個百分點,排名攀升至第二。
據《21 世紀經濟報導》報導,一位股份制銀行跨境業務部門人士表示,人民幣在國際貿易金融領域的比重持續上升,一方面,這與全球貿易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持續攀升有著密切關係,當人民幣在全球貿易的結算金額越大,越來越多海外企業就會嘗試使用人民幣,作為貿易融資貨幣。
另一方面,這也與不少國家減少美元外匯準備消耗有關。美國聯準會(Fed)大幅升息,導致美元融資成本與美元匯率雙雙走高,越來越多國家都在留存更多美元外匯準備,用於兌付美元計價公債本息,轉而允許當地企業以人民幣進行貿易融資與貿易結算。
2023 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顯示,約 78.6% 受訪境外工商企業表示,當美元、歐元等國際貨幣流動性較為緊張時,會考慮把人民幣當作融資貨幣,比率較 2021 年提高 7.4 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71.8% 受訪境外工商企業會優先使用人民幣,作為對華貿易融資貨幣,比重也較 2021 年提升了 3.5 個百分點。
上述股份制銀行跨境業務部門人士認為,這預示著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穩步推進趨勢下,人民幣不再是純粹的跨境貿易結算貨幣,逐漸發揮人民幣融資貨幣功能,成為海外企業融資的新選擇。
國際貨幣基金(IMF)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 2022 年末,全球央行持有的人民幣準備規模為 2,984 億美元,比率為 2.69%,較 2016 年人民幣剛加入 SDR 時提升了 1.62 個百分點,在主要準備貨幣中排名第五。
據不完全統計,全球至少有 80 個央行或貨幣當局把人民幣納入外匯存底。
中國央行表示,下一階段將以市場驅動、企業自主選擇為基礎,堅持改革開放和互利共贏,統籌發展和安全,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推進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對外開放。
更多鉅亨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