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功能訓練熱潮捲土重來

【體路專欄】筆者十分留意由美國運動醫學學院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CSM) 每年一度發布的《世界體適能趨勢調查 (Worldwide Fitness Trend Survey)》。該報告每年11至12月期間於ACSM官方期刊刊出,預示未來一年體適能行業二十項最流行、最熱門及最受行業市場推薦的項目或發展趨勢。過去幾年,受全球新冠病毒大流行影響,居家抗疫當道,促使線上訓練 (Online Training)、虛擬訓練 (Virtual Training)、手機運動應用程式 (Mobile Exercise Apps)和家居健身 (Home Gym)等項目盛極一時。

功能訓練熱潮再現

隨著疫情減退,社會(包括體適能行業實體業務)踏上復常之路,上述由疫情催生的「熱潮」隨即散退。《世界體適能趨勢調查2023》排行榜首位仍然是可穿戴科技 (Wearable Technology),它已連續雄踞榜首八年之久 (Walter, 2022)1

可是,筆者的著眼點反而是功能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再度興起。2006年,當ACSM發表首份調查報告時,功能訓練已經名列第四,隨後只徘徊第八至第十位,後來甚至曾被剔出十大。事隔十六年,功能訓練東山再起,被列入前五之位,這趨勢不容忽視。

功能訓練「歸位」是有跡可尋的。最近,筆者與修讀體育及運動相關學科的年青人閒談,當談及有沒有做「gym」時,他們不少人回應「我們主要做功能訓練的!」。另一方面,不少業內健身中心營運者都認同現時行內以小型健身中心主導,由於場地面積較小,私人訓練難以用大型器械主導, 從成本效益角度出發,功能訓練是較佳選擇。此外,本地部份大專學院,已經開始將功能訓練獨立成科,而坊間亦偶有出現功能訓練師資培訓課程。近來本地更開始出現一些「功能體適能錦標賽」,甚至有些以「功能訓練」命名的協會或社團組織出現。

功能訓練由來

筆者首次接觸「功能訓練」這辭彙,大約是在二十年前修讀本科物理治療課程之時。概念上,功能訓練是指在運動訓練中加入日常生活功能元素,例如中風患者需要練習行路、上落斜坡和樓梯之類;職業司機需要練習扭軚、控制離合器、操作剎車器和拉動排檔桿。有學者提及(Rikli & Jones, 1999)2,功能性體適能是指安全地獨立完成日常活動而沒有感到過度疲倦之生理能力表現。有其他學者亦在ACSM一篇期刊文章內提到,「功能訓練」這概念起源於醫療護理及康復領域 (Stenger, 2018)3。由此可見,功能訓練絕對不是新鮮事,更說不上是新趨勢。

功能訓練的定義和訓練特點

近年,有研究團隊於學術搜尋器尋找了二十份近年出版、與功能訓練直接相關的文獻,進行了系統性回顧 (Ide, 2022)4,得出其中一個結論—— 學術界現時對「功能訓練」一詞尚未有劃一的定義。不過,當整合上述研究團隊所搜集的資料後,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去理解功能訓練的定義和特點:

  1. 功能訓練是為提升日常生活活動、閒暇活動或運動競賽表現而設計的訓練方案。

  2. 功能訓練通常以訓練神經肌肉系統(Neuromuscular System)為目標,強調動作(Movement)的練習,講求肌肉群組與神經系統的聯繫。

  3. 功能訓練採用漸進式(Progressive)及個人化(Individualized)的原則,並沒有既定的動作體系,但以體重負荷運動(Body Weight Exercise)為主要訓練模式,動作練習以多關節(Multijoint)、多平面(Multiplanar)和多轉軸(Multiaxial)為特色,訓練過程中可按需要配合不同的訓練工具。

    (圖一:體重負荷運動是功能訓練的主要訓練模式)
    (圖一:體重負荷運動是功能訓練的主要訓練模式)
    (圖二及圖三:功能訓練過程中,可按需要配合不同的訓練工具)
    (圖二及圖三:功能訓練過程中,可按需要配合不同的訓練工具)
  4. 功能訓練涉及很多靜態平衡(Static Balance)、動態平衡(Dynamic Balance)、協調性(Coordination)和本體感(Proprioception))的練習。

    (圖四:功能訓練涉及很多與平衡有關的練習)
    (圖四:功能訓練涉及很多與平衡有關的練習)

世上有非功能訓練 (Non-functional Training)

有研究團隊質疑用「功能訓練」這辭彙作訓練項目分類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Ide, 2022)4。長久以來,體適能訓練通常以所針對的訓練元素作分類,例如心肺耐力、肌力、肌耐力、柔軟度、爆發力、速度、敏捷度、協調及平衡等各類訓練等。莫非,當人們進行器械健體或以所謂「功能訓練」之外的方案進行運動(即從事「非功能訓練」),就不能夠提升日常生活活動、閒暇活動,或運動競賽表現嗎?他們認為從效益和動作內容兩方面比較,都難以辨別功能訓練與傳統訓練方案的差別。既然如此,「功能訓練」這辭彙還有價值嗎?

隨著近年來市場經濟發展,體適能行業以產品主導(Product-driven or product-based),各式各樣的產品相關使用執照(Product-related practising licenses)亦應運而生,例如BOSU、TRX、FMS……。這些產品、培訓課程和執照活化了功能訓練,再加上病毒大流行窒礙大型健身中心業務發展,市場推崇靈活性及彈性較大的功能訓練模式,勝於空間限制較大和成本較高的傳統器械健體訓練模式。

常見問題

筆者認同「功能訓練」是行內的技術術語(Technical Jargon),一般人士或行外人(有時甚至行內人)都很難明白它的意思。既然「功能訓練」這術語在行內已有數以幾十年歷史,爭論保留還是撇棄真的具意義嗎?當務之急應該是重新認識「功能訓練」的意思!特此在文末提供以下有關功能訓練的常見問題集(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以解疑團。

  • 什麼是功能訓練?

答:任何以提升日常生活活動、閒暇活動,或運動競賽表現而設計的訓練方案,從廣義來說,都可視為功能訓練。

  • 什麼人需要功能訓練?

答:任何人都需要。

  • 功能訓練包括什麼指定動作?

答:沒有既定動作的,需要視乎日常生活活動、閒暇活動,或運動競賽需要去設計。不過,功能訓練很多時候會以體重負荷運動為主要訓練模式,動作練習以多關節、多平面和多轉軸為特色,訓練過程中可按需要配合不同的訓練工具。

  • 功能訓練即是不使用健身器械進行訓練?

答:非也。現時已有不少健身器械具備功能訓練特色,例如氣動式多功能訓練器容許練習者微調阻力及適切不同關節活動角度作練習。

  • 功能訓練講求肌肉群組與神經系統的聯繫,因此訓練效果比傳統的器械健體及槓啞鈴訓練好?

答:非也,任何運動訓練都牽涉肌肉群組與神經系統的聯繫,只是強與弱、多與少的分別。環境變化多,動作變化大,對肌肉神經協調要求愈高,反之亦然。

  • 功能訓練是否一定可以有效地訓練核心穩定性、神經肌肉協調、敏捷度及平衡力?

答:功能訓練強調動作準繩度、節奏、協調和質量,有效與否建基於動作練習是否正確和具質量,以及參加者是否專注和認真等因素。

  • 愈來愈多健身中心設有「功能訓練區」,通常裏面有什麼設備和工具?

答:標示地板、壺鈴、啞鈴、藥球、健身球、半圓球、滾筒、懸掛帶、引體架、橡筋彈力帶、平衡盤、戰繩、小欄架、健體/伸展棒、反應燈、速度梯、沙包、滑盤、平衡板等都是常見的功能訓練工具,有的甚至備有多功能健身器械,例如交叉拉力器或氣動式訓練器等。

  • 有什麼人士不適宜參與功能訓練?

答:只要由專業及合資格體適能教練指導下,大部份人士都可以參與「功能訓練」的。

廿一天強肌活絡之旅

疫情期間,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因應隔離及檢疫人士需要,設計了廿一式家居健體運動。這套運動很大程度上依功能訓練特色設計,讀者們不妨鍛鍊一番。

總結

雖然「功能訓練」熱潮再次席捲體適能行業,但並非所有人認識這技術術語的真義。功能訓練似乎起源於醫療護理及康復領域的,所指是為提升日常生活活動、閒暇活動,或運動競賽表現而設計的訓練方案,希望讀者能透過本文認識功能訓練的含義。

參考資料:

  1. Walter, T. (2022). Worldwide survey of fitness trends for 2023. ACSM’s Health & Fitness Journal, 27(1), 9-18. https://doi.org/1249/FIT.0000000000000834

  2. Rikli, R.E., & Jones, C.J. (1999) Functional fitness normative scores for community-residing older adults, ages 60-94. Journal of Aging and Physical Activity, 7, 162.
    https://doi.org/10.1123/japa.7.2.162

  3. Stenger, L. (2018). What is functional / neuromotor fitness? ACSM’s Health Fitness Journal, 22, 35–43. https://doi.org/10.1249/FIT.0000000000000439

  4. Ide, B. N., Silvatti, A. P., Marocolo, M., Santos, C. P. C., Silva, B. V. C., Oranchuk, D. J., & Mota, G. R. (2022). Is there any non-functional training? A conceptual r Frontiers in Sports and Active Living, 3, 803366. https://doi.org/10.3389/fspor.2021.803366

【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專欄】

 

 

 

 

 

 

 

 

文:黃永森博士
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肌力及體適能委員會委員(2022-2024年)
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行政總監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功能訓練熱潮捲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