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吃錯比例=白忙一場!碳水、蛋白質、脂肪該怎麼分配?
關於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與脂肪,營養比例該怎樣分配?
許多人認為掌握「巨量營養素」也就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與蛋白質,是減重與提升運動表現的有效策略,同時確保身體每日獲得所需的養分。
圖|Runner's World
❐ 巨量營養素是什麼?該攝取多少才夠?
「Macros」其實就是「Macronutrients」的縮寫,意指碳水化合物、脂肪與蛋白質。它們之所以稱為『巨量營養素』,是因為人體需求量遠高於微量營養素(維生素與礦物質)。
我們日常飲食中的食物幾乎都含有某種形式的巨量營養素,並通常伴隨微量營養素。這些營養素不僅提供能量,還能支撐肌肉運作、維持腦部與身體機能。
圖|FreePik
❐ 根據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的建議,成年人每日熱量攝取的比例應為:
碳水化合物佔總熱量的 45% 至 65% |
|
不過,這些比例會依你的目標與運動類型而有所變化。「例如,如果你進行較多的肌力訓練,那麼蛋白質攝取應增加,以幫助肌肉修復並預防受傷;若你專注於耐力運動,則需要增加碳水化合物,以防止肝醣存量耗盡。」
❐ 為什麼要計算巨量營養素?
精確攝取巨量營養素的一大優勢,是每種營養素都有其獨特功能,能讓身體維持最佳狀態。「跑者與耐力運動員需要足夠的碳水化合物,以避免體力透支,但同時也不能過量,以免造成腸胃不適。」
更重要的是,你的免疫系統、消化功能與睡眠品質也會因此受益。此外,計算巨量營養素的另一大優勢,是你不需要剔除任何主要的食物類別,也不必過度節食或犧牲口味。
圖|FreePik
❐ 計算巨量營養素的潛在缺點
這套方法的重點並非「限制飲食」,而是「為身體提供最佳燃料」。然而,計算營養比例可能相當耗時,甚至可能導致飲食失調。首先,這不僅需要掌握比例,還通常需要使用食物秤來精確量測每一餐的份量。此外,過度追蹤飲食可能會影響與食物的關係,甚至加深飲食焦慮。
責任編輯:Ivy
文章來源:Runner's World
此文章由「香港運動筆記」最初發表於 https://reurl.cc/O5Nzl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