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健康 │ 理大研發手機程式mHealth!專業醫護遙距支援、助長者健康管理。

長者健康 │ 理大研發手機程式mHealth!專業醫護遙距支援、助長者健康管理。
長者健康 │ 理大研發手機程式mHealth!專業醫護遙距支援、助長者健康管理。

長者健康 │ 據醫院管理局推算,本港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口預計在2039年前會達到300萬,將對公共醫療系統帶來沉重壓力。香港理工大學與本地電訊公司共同研發,具有護士互動功能的健康管理手機應用程式,並對使用程式的長者進行研究,發現使用程式確實能夠提升長者身體方面的生活質素,並減低醫療服務使用量。

撰文:Yuuki@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 圖片來源:aslysun@Shutterstock、iSOMBOON@Shutterstock、CGN089@Shutterstock │ 資料來源:香港理工大學

長者健康 │ 理大研發手機程式mHealth!專業醫護遙距支援、助長者健康管理。

香港人口老化的速度位居世界前列,據醫院管理局推算,本港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口預計在2039年前會達到300萬,將對公共醫療系統帶來沉重壓力。政府去年底推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提出以預防為重、社區為本的醫療策略。有見及此,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護理學院與本地電訊公司共同研發、推出結合護士互動介入的「mHealth」健康管理手機應用程式先導計劃。發現使用程式確實能有效協助長者自行監察慢性疾病及情緒健康,加上跨專業醫護及社工團隊的支援,可為有需要的長者進行適時的醫療轉介,減低未經安排的醫療服務使用量。

數位醫療
理大護理學院兼職導師及註冊護士丁淑文女士(左),理大護理學院講座教授(高級護理實踐)及醫療及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黃金月教授(左2),理大護理學院助理教授王鈞正博士 (中),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長者中心組長者會員余意蓮女士(右2), 路德會富欣花園長者中心項目主任黃寶女士(右)。

mHealth」手機應用程式功能

「mHealth」手機應用程式由理大護理學院與本地電訊公司共同研發,讓長者習慣自我紀錄維生指數,並透過註冊護士監察長者的健康狀況。當其指數,如血壓、血糖,出現異常時,程式會向護士發出警告,通知護士主動聯絡長者了解其健康狀況。此外,長者亦可於有需要時,以視像電話形式,24小時尋求護士支援或評估其身心狀況。

程式主要有5大功能,包括:

(1)長者自我健康管理

程式內置多項自助管理健康功能, 包括自我紀錄維生指數,如血壓、血糖、覆診提示等。

(2)警告功能

當使用者維生指數有異常,護士方的手機程式會自動發出警告通知,召喚護士作出適時協助。

(3)健康資訊

定期更新老人常見的健康問題之影片及文章,以增進參加者的自我健康管理知識。

(4)使用提醒

若使用者閒置程式一星期,將自動發出訊息至使用者手機,鼓勵及提醒持續使用。

(5)緊急按鈕

若使用者感覺有需要,可24小時透過按鈕與護士聯繫。

數位醫療
程式內置多項自助管理健康功能, 包括自我紀錄維生指數,如血壓、血糖、覆診提示等。

研究目的及方法

理大護理學院助理教授王鈞正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於2020至2022年期間,在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五間長者服務中心中,招募了221名60歲或以上,並患有一種或以上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壓、 痛症或糖尿病的長者進行研究。以調查「mHealth」手機應用程式對其於社區生活上的生活質素、抑鬱程度及醫療服務使用率等各方面的成效及醫護人員的介入對長者持續使用此程式的影響。

參與者被隨機分為A、B、C三組,A組於首個月使用「mHealth」手機應用程式時配合註冊護士與參加者互動,分別有8次護士電話跟進,作為評估、監察、支援或轉介個別個案的角色,並於第3個月結束護士介入期,在第4至6個月繼續使用應用程式;而B組在6個月期間只使用「mHealth」手機應用程式;C組為對照組,沒有實施任何介入手法。

數位醫療
當使用者維生指數有異常,護士方的手機程式會自動發出警告通知,召喚護士作出適時協助。

程式有效改善長者的生活質素,並減低醫療服務使用量

研究發現,長者在使用程式3至6個月後,其自我效能感有顯著提升;抑鬱程度及整體醫療服務使用量則顯著下降,而身體方面的生活質素亦得到改善。

A組參加者在首3個月護士介入期間,自我效能感及身體方面的生活質素分別上升了9.8 %及8.7 %;抑鬱情況則下降14.7 %,更於整體醫療服務使用及未經安排的門診求診均有顯著下降,分別下降了76.9 %及72%;在身體變化方面,收縮血壓與疼痛指數有顯著的下降,分別下降18.6%及39.3%,而在舒張血壓與血糖係數則沒有明顯的變化。

B組參加者於自我效能感及身體方面的生活質素亦呈上升的趨勢,分別上升了6.0% 和7.2%;抑鬱情況則同樣呈下降趨勢,下降了13.2%。其對於整體醫療服務使用有顯著下降,共有88%,但在維生指數、疼痛程度、血糖系數上則無明顯變化。

直至第3-6個月,A組參加者於自我效能感上維持上升趨勢;抑鬱程度及整體醫療服務使用量則維持下降;B組參加者在自我效能感上則有顯著提升,抑鬱程度及整體醫療服務使用量亦有顯著減少,兩者於生活質素則無顯著變化。

由研究結果可見,推行此程式可有效幫助長者的自我健康管理及監測身體狀況,亦可幫助減低其對未知症狀的焦慮,及時獲得醫療專業支援,盡早發現並得以處理健康問題,從而減少醫療服務的使用情況。而醫護人員的介入亦是相對重要,因他們所提供的社交互動可減低長者抑鬱指數,亦提供了個人化的照顧與醫療建議,讓長者得以更能適切管理自己的健康狀況。

數位醫療
研究發現,程式有效改善長者的生活質素,並減低醫療服務使用量。

參加者親述:「姑娘打俾我,我好開心」

研究參加者、患有糖尿病的余意蓮婆婆,分享使用程式的心得:

「最大嘅得著係可以同姑娘互動、講電話。」

余婆婆指,護士向她講述了許多關於糖尿病的認知,她亦從中學會了更多照顧自己身體的知識,例如會提醒她戒口,不要吃過多粥、減少過長時間睡眠、多做運動等。余婆婆表示自己亦有聽從建議,改善生活習慣。加上程式有記錄血壓指數功能,自己亦能跟進健康狀況:

「去覆診都唔使加藥,健康好咗好多。」

余婆婆又表示,對於計劃結束後不能再與護士通話感到失望,希望可以延續計劃。

參與研究的理大護理學院兼職導師及註冊護士丁淑文姑娘補充,程式是以病人為中心,讓護士與長者建立信任,從而提升其自我管理效能:

「長者唔係需要教書說教咁教佢,而係需要了解同關懷,照顧返佢哋嘅身心需要。」

加上透過遙距視像對話,護士可以留意長者家中生活環境、有否雜物等問題,丁姑娘表示,程式可為長者以更貼切的個人生活習慣而定立健康目標,提供選擇給他們改善健康,亦需要老友記適時配合、共同實踐,而不是只聽從醫護人員的話。

數位醫療
研究團隊指出,程式的特別之處為有護士於後台支援,並由醫社合作跟進個案。

團隊表示將進一步研究程式效用

研究團隊指出,研究目的為試行有醫療團隊於手機應用程式背後輔助醫療的模式是否可行,未來擬加入人工智能系統,以作回答長者簡單的提問,並由註冊護士作後續跟進,據英國數位醫療的研究數據,約每名護士每月照顧50名病人,若程式順利推出,亦將會以此為目標,冀能減輕醫護人員的負擔。

王鈞正博士指出,程式的特別之處為有護士於後台支援,並由醫社合作跟進個案。配合社工教會長者使用手機和程式,加上護士增加長者使用的動力和動機,讓長者習慣以程式管理健康,也讓醫生更易掌握長者的身體狀況。又表示目前正在優化程式,已計劃於約3個月後展開新一輪規模較大研究,若順利,期望可於2至3年後正式推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