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約十宗菇菌中毒 醫管局稱DNA排序分析準確度高
醫管局表示,近年每年接獲大約10宗菇菌中毒個案。毒理學參考化驗室透過菇菌中毒患者收集得來的菇菌樣本或病人胃液內殘餘物進行菇菌DNA排序分析,並將技術延伸至臨床層面,最快一日內找出中毒源頭的菇菌,準確度較傳統方法高。 醫管局說,以往為患者診斷菇菌中毒,主要透過病人臨床表現、由真菌學家辨認菇菌或以尿液或血液分析化驗毒素,準確率約7至8成,但期間可能面對病人無法溝通、或屬於本港罕見菌類毒素,未有方法分析。 醫管局提到,在DNA檢驗技術下,化驗室會對收集到的真菌樣本或殘餘物抽取DNA,再將基因序列與國際常用物種基因資料庫作出比對,找出相似的真菌品種,臨床研究顯示,所有樣本均能準確辨認,有關技術也可用於檢驗植物中毒。 去年有市民行山期間獲陌生人贈送野菇,食用後不適到急症室求醫,醫生初步判斷未能確認菇菌品種,經基因測序發現,內地醫學團隊在前兩個月文獻發表的新品種、所含毒素與病人化驗結果吻合,因此能肯定兩者屬同一品種,成為文獻上首宗食用該種菇菌後中毒的個案。 團隊之一的瑪嘉烈醫院病理學部顧問醫生張耀君,開發第二代基因測序的生物資訊學分析方法,並已在多個聯網為病人提供服務,在今年醫管局研討大會獲頒優秀青年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