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官媒:盲目跟從北向資金非投資良策

財經|官媒:盲目跟從北向資金非投資良策
財經|官媒:盲目跟從北向資金非投資良策

國際金融協會(IIF)數據顯示,外資在8月淨沽出價值逾145億美元(1131億港元)的中國股票,金額是2015年以來單月新高。官媒《經濟日報》發表評論文章稱,盲目跟從北向資金非投資良策,應培育屬於A股自己的「聰明錢」;不能一味神化北向資金、簡單複製其投資動向,否則極易誤讀誤判市場形勢。

文章指出,近期北向資金波動有所加大,引起市場關注。部分投資者將其短期的流入流出,視為外資看多看空A股的「風向標」,由此進行投資決策。但北向資金構成複雜、投資風格各異,在A股市場的交易佔比不高,它既不能直接決定A股的漲跌,也不應該成為投資決策的唯一參考依據。

文章進一步指出,從規模來看,盡管近年來北向資金交易量不斷提升,但其總體佔比仍較低。截至9月11日,A股市場已有5000多家上市公司,市值達82萬億元左右,北向資金持股市值為2.27萬億元,佔比為2.77%,交易規模和話語權均較為有限,難言能夠對A股市場產生重要影響。

文章強調,從結構來看,北向資金背後持有者千姿百態,既有長線配置型和短線交易型資金,也有主動管理型和被動跟蹤型資金,不同類型資金的交易風格有所不同,北向資金整體流向是各類資金相互博弈的結果,並不能以此推斷出外資對於A股市場的一致性傾向。尤其是對於短線交易型資金而言,當盈利目標達到了,進行階段性止盈賣出是正常現象,不能簡單地將其看作是外資看多或看空A股市場的「風向標」。

從歷史表現來看,北向資金也不一定總是「聰明」;相較於內地資金,北向資金受制因素更多,海外貨幣政策、人民幣滙率、國際地緣政治衝突等都可能對其情緒產生影響,難免也有「追漲殺跌」等不理性交易行為的出現。

文章總結,未來應着力培育屬於A股自己的「聰明錢」,繼續壯大和優化機構投資者力量,完善長周期考核機制,着力提高權益投資規模和比重,以更有效發揮長期資金「壓艙石」作用,防止外資「大進大出」風險,保障資本市場平穩健康運行。

Fortune Insight 聯乘 《華爾街日報》推出全新訂閱計劃「FI Prime Plus」,只需輸入優惠碼「FIP30free」,即可免費一個月暢讀《華爾街日報》全網內容和Fortune Insight大部份收費內容
按此訂閱:https://prime.fortuneinsight.com/web/wsj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