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李德能:興奮過後,如何再走?(德能私家咪)

東京奧運
東京奧運 (Getty Images)

告別東京,大家可能有點奧運疲勞,或者仍在回味再三,這刻我來「潑個冷水」,似乎不合時宜,但運動競技,就是周期接周期,一個四年過去,下一個四年就馬上開始,沒有空隙,不同的是,下個周期只有三年,可能更趕。

六面獎牌,咬開有血有汗,當然值得慶賀,不過,到巴黎再見時,又會是甚麼光景?劉慕裳的銅牌項目沒有了,李慧詩、陳晞文亦可能已經退役,乒乓女團,還會再一次打出超水準嗎?石偉雄三年後還會保持爭獎牌的實力嗎?

香港參加奧運,由以往力爭入場券,力爭打破香港紀錄到今屆在個別項目展現出世界一線的實力,的確令人讚賞,但水漲船高,世界都在進步,不進則退,公眾期望亦會相應提高,想下次再現光茫,就必須更加用功。

巴黎奧運
巴黎奧運 (Getty Images)

下屆巴黎奧運,規模會略為縮細,舉重會由14金減至10金,拳擊項目的總名額會大減四成,田徑會取消50公里競步,棒球、壘球、空手道取消,保留滑板、滑浪和運動攀登,但會增加街舞 (Breaking),幸好設項的改變對港隊沒有直接影響,但運動會規模縮細,如果再有名額收緊,波及香港也不為奇。

香港的強項,人手都係「啱啱夠」,個別更加是人丁有限,遇上新陳代謝,就可能無以為繼。作為一個城市,香港不需要很大量的專業運動員,但如何改善持續能力,做到有人退,有人起,卻是值得深思,這關乎對國際體壇大趨勢的「認識」以及預先為未來作「規劃」,現時,單項總會負責自己的項目,政府主要負責資源,體院主要負責訓練,研究和整體規劃是較弱一環。

李麗珊
李麗珊 (AFP via Getty Images)

在李麗珊奪金的1996年,英國隊在阿特蘭大只得到1金,低劣成績令英國體壇為之震動,一個月後,火速成立了法定機構Sport England,聯同專責調配資源的UK Sport,一起從策略和資助兩方面作大改革,四年後,英國在悉尼贏到11金,2008年19金,最近三屆是29金、27金和東奧的22金。

我只是一個業餘愛好者,所知有限,體育界對國際體壇的認識一定遠在我之上,但我深信,持續性發展需要規劃,需要前瞻,不能單靠「錢」和「刻苦」。東京一役,香港運動員證明了我們有能力走上前頭,未來需要的是一套策略和資源配套,在運動員前面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