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亞運・專訪】呂麗瑤:放下那年的獎牌 在追尋13.14這公路踩油去盡

【體路專訪】田徑,雖然在運動界內是大項之一,亦是其中一個香港體育學院精英項目,但香港過往在亞運的表現並不突出。港隊早於1954年已經由Stephen Xavier在馬尼拉的男子200米奪得第一塊亞運田徑獎牌,但卻要等待60年才靠男子4×100米接力隊摘下第二面獎牌。誰料到,一不離二二不離三,「欄后」呂麗瑤在印尼成為港隊首位上頒獎台的女運動員。五年過去,呂麗瑤由那日的青澀變得現在的成熟,但依然在追尋1314這獨特的數字,仍是每天跨過跑道上那10個直欄。

(圖:體路資料庫)
(圖:體路資料庫)

那天在雅加達,筆者見證呂麗瑤由等待到驚訝、激動、落淚再變成咧嘴而笑,三日後也在運動場外與她詳談兩個小時,聽了一次她在亞運前一年的故事。屈指一算,原來時間已經過了五年,呂麗瑤也笑說自己年長得連世大運也不合資格。重提那塊銅牌,她說最大得著是心中一份自我認同,「2014年第一次參加亞運,能夠跑到已是很好的成就。但在雅加達真的想做到最佳成績,因為運動員要在大比賽發揮到最好表現是有難度,我也很自豪把握到這個機會。」九年前在仁川,呂麗瑤首次跑進14秒內,但在小組只排第六名無緣決賽;到2018年,她的成績躍進至13秒42,拿的,是一面銅牌。

亞運之後,呂麗瑤將重心轉到東京奧運資格。她先在2019年亞錦賽連刷兩次PB,再在亞洲田徑大獎賽的超風速下跑出接近香港紀錄的13秒18。看似一切順利之際,世界卻於2020年初停頓。當時她在奧運排名排43位,與奧運資格僅差3分,「失望一定有,但最令我深刻的無助感,望著自己的排名不斷下跌,但沒有任何事可以做。」

最令我深刻的無助感,望著自己的排名不斷下跌,但沒有任何事可以做。

呂麗瑤那陣子在澳洲集訓,若能在3月底那場昆士蘭經典賽取得獎牌,或許能將排名推前至取得入場券的前40名,奈何當地田總在賽前五日取消賽事。「不過也沒有寫包單的,有機會也不代表我一定把握到,只代表我有這個機會。只是最『抌心口』的是連爭取都不能,但也不能怪任何人,地球上任何一人都沒遇過這情況。自己和團隊在那段時間已做得最好,沒有了就下次吧。」

停擺就如學車 高速公路的哲學

現在說來淡然,但呂麗瑤也著實曾為過自己在復賽後表現未如理想而苦惱。由20年底至21年4月的多場比賽,她的成績一直只徘徊在13秒5至13秒7之間,「停了大約年半再出來比賽,當然會對自己好大期望。」她將比賽比喻為學車,形容停擺期間的訓練就像在停車場內練車,「練了年半一衝出停車場,當然就會想上高速公路加速。但現實並非如此,沒有公路的經驗就是不懂應變,所以那段時間我很憤怒,自己為何會把握不到。」最終呂麗瑤果然衝不進奧運這高速公路,即使隨後到陝西出戰全運會,亦只在預賽畢業。

練了年半一衝出停車場,當然就會想上高速公路加速。但現實並非如此,沒有公路的經驗就是不懂應變。

失落2021年的奧運,呂麗瑤去年得到另一次亮相世界賽的機會:獲發「外卡」參加世界室內田徑錦標賽。這次是她首次接觸世界頂級賽事,賽前說要以60米欄新港績為目標,結果距離自己保持的香港最佳時間僅差0.04秒。「其實是發揮得不好,自己好失望。但消化完就覺得隔了多月沒比賽,一跑就是世錦賽也不是易事,盡了力做到最好就可以了。」況且成績固然重要,但在疫情期間得到國際賽經驗更是難能可貴。

難得在疫下出國,呂麗瑤戰畢世錦賽後亦未有回港,與教練鄧漢昇、隊友梅政揚及張宏峰留歐繼續訓練,三個月內先後在法國及德國的本地賽摘銀掛金。法國一役,一行人在一個人口僅多於20000的小鎮參賽,「去到找熱身場,沒有,只有一塊假草草地;找欄沒有欄;找起跑器沒起跑器。當下才自覺原來跑了這麼多年,缺少這些器材就不懂熱身,但其實其他運動員也是如此。」不少外國選手依靠商業贊助及比賽獎金維生,強如得過奧運銀牌的日本劍手三宅諒及短道速滑歐洲冠軍Elise Christie也試過為生計而做「外賣仔」。反觀港將因為有體院支援,姑勿論資源多少,訓練和比賽環境也總比很多人好得多。「在歐洲訓練要自己處理的事很多,但機會也更多,有機會遇到不同的人,也見到同一件事可以有10個做法。」

當下才自覺原來跑了這麼多年,缺少這些器材就不懂熱身,但其實其他運動員也是如此。

「好像上班也要放放假、去去旅行。旅行未必令你見識幫助到工作的事,但能夠放一放鬆也好。有時候練習練到腦都塞了,轉轉環境有多一個空間讓你思考。」體院在疫情期間「閉關」,運動員要留在「封閉式訓練營」內只練不賽。不少港將事後也反映當時心理狀態確實欠佳,亦難怪多支港隊甫有機會出外便盡量留在外地更長時間。「因為在香港確診是有『後果』,要隔離不能訓練。對運動員而言,也⋯⋯頗難,一方面辛苦練習,但又怕自己病。有少許喉嚨痛、頭痛,就會擔心是病了、兩條線。但出外就少了這份擔心、壓力。」

呂麗瑤在中華台北公開賽摘銀。(圖:HKAAA Facebook)
呂麗瑤在中華台北公開賽摘銀。(圖:HKAAA Facebook)

踩油、去盡 向1314踩到底

好不容易捱過疫情,本地賽事亦於年初開始復常,偏偏呂麗瑤就在1月拉傷小腿,錯過2月中的亞洲室內田徑錦標賽。幸好她與教練早有共識,將2023年的重點放在室外賽季,亦即是剛完結的亞錦賽及9月杭州亞運。復出之後,呂麗瑤在台北及黃石都能企上頒獎台,更於4月的香港錦標賽跑出13秒27的新PB。「這PB是支強心針,讓我知道方向是正確。」田徑,尤其是短跑,是一個為比賽那十數秒日練夜練的項目,沒有比賽就難以驗收訓練成果。「這一年的最大感受是不要理會正不正確,總之決定了就不斷做,做到得為止,不過懷疑自己。如果懷疑是否可行,就已經會踩著剎掣,但要突破就要踩油踩到底。」

如果懷疑是否可行,就已經會踩著剎掣,但要突破就要踩油踩到底。

呂麗瑤7月出戰亞錦賽。(圖:STUDIO HORIZON)
呂麗瑤7月出戰亞錦賽。(圖:STUDIO HORIZON)

訪問當天剛好是亞錦賽前20日,整支港隊在這場亞運預演戰成績一般,呂麗瑤在初賽跑出13秒33後,決賽卻只以13秒65完成。兩個月後的亞運,她仍有機會再上頒獎台嗎?「就算我跑到PB、香港紀錄,或是上屆金牌的成績也不代表我今屆有獎牌,很難說我會有牌、要有牌、目標是有牌,因為這是我控制不到的目標。我唯一控制到的,就只有自己跑多快。」的確,就如上屆亞運,相信沒太多人想過呂麗瑤會成為獎牌得主,況且她的最大目標也並非如此。

「剛才你問我得獎後有甚麼不同,其實沒有甚麼在一夜間不同了。獎牌不會記一輩子,但打破香港紀錄就會。因為這代表我就是香港開埠以來跑得最快那個人,是永久的,之後有人再破才算。」

說到打破港績的宏願,呂麗瑤笑得特別雀躍興奮。13秒14的香港紀錄,是陳秀英於1994年寫下,甚至比同年出生的呂麗瑤還要「年長」七個月。她距離這個時間最近的一次,已經算是19年超風速的那役。打開呂麗瑤的Instagram,置頂的那篇帖文正是當日以13秒18奪銅的那張相片,裡面還標籤了「#projectly1314」。「其實就是這一下,距離真的很小。」她連續拍了兩下手掌,示意自己PB與13秒14的差距,正是「啪啪」兩聲。「只視乎我信不信自己能做到。我信,我信,我信身體健康、無病無痛就可以做到。」

我信,我信,我信身體健康、無病無痛就可以做到。

鄭惠林(左)與呂麗瑤(圖:體路資料庫)
鄭惠林(左)與呂麗瑤(圖:體路資料庫)

#projectly1314之外,她在IG自我介紹的欄目中詳列了自己參加過的大賽。除了兩屆亞運,原來亞錦賽亦同樣去過兩次,世大運更亮相過三次,去年連世錦賽也去過,唯獨就剩奧運。

到巴黎奧運舉行之時,呂麗瑤已步入30歲半年有多,對田徑運動員而言也著實到了最後衝刺階段。「其實年齡不是一個限制,今時今日的科技如此發達,蘇炳添33歲仍能跑到PB,芬蘭也有位跨欄運動員(Annimari Korte)到35歲仍跑到奧運水平。」的確,五年前在雅加達與她相擁的韓國選手鄭惠林奪金那天已度過31歲生日,今屆亞錦賽銀牌寺田明日香更是33歲的一女之母。「我不會因為30歲而覺得要退了、不要再玩、不要再阻住了。但我會檢視人生會否有其他事想做,再看我究竟繼不繼續。田徑仍是我生命中最大、要放在第一位的事。」

我不會因為30歲而覺得要退了、不要再玩、不要再阻住了。

我打趣問,如果在杭州就跑到13秒13,會否就此完結生涯,怎料她原來確有這個傾向。「我比較『跳掣』,如果當刻覺得好像夠了就會夠,有時也不到你說捨不捨得,那刻覺得對就對。」也許是見到我瞪大雙眼的表情,呂麗瑤笑著補充,「現在未,放心,還未破紀錄啊。」五年前震撼了香港田徑界一次,如今真正大熟大勇的呂麗瑤會否於10月1日令我們再吃一驚?

圖:Brian Ching
文:麥景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杭州亞運・專訪】呂麗瑤:放下那年的獎牌 在追尋13.14這公路踩油去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