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專訪|何瑋桁:捱過低潮絕地反彈 新科亞洲冠軍劍指世界

【體路專訪】劍擊精彩之處在於變數,落後之下大逆轉的戲碼並不罕見,未到最後一刻也難料鹿死誰手。人生如劍,相信這對何瑋桁而言感受更深。這位28歲男重代表過去數年歷盡低潮,甚至想過淡出港隊,然而一份堅持帶他走過人生道上與劍道上的大落後,短短兩個月間獲得奧運資格及成為亞洲冠軍,得以昂首伸出挑戰世界的一劍。

 

瑋桁初中開始習劍,自言較別人起步遲,選擇靠努力去彌補差距,在中學畢業便接受全職訓練,也早早成為男重港隊的核心成員之一,早在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上已出戰個人賽,更被教練安排與師兄方凱申在團體賽輪流「首尾門」。劍擊成為瑋桁生活一部分,也是佔最重要的部分,熱枕大得教他為劍易名,當時從何施浩改名何瑋桁——「瑋」是貴重的寶石,「桁」是用作支撐家庭的橫桁,喻意日後打劍要撐起男重劍隊。而兩個字比較長身,書法寫出來就像劍器一樣。

圖:體路資料庫
圖:體路資料庫

當時幾個隊友都好強,但資格賽名額給了我,打得不好落敗後覺得對不起隊友。

對劍擊的熱愛,沒有讓瑋桁在過去數年扶搖直上,反是經歷過一段沉寂的低潮。一切從大量比賽因疫情而取消的2021年說起,瑋桁整個賽季只打過一場國際比賽,就是作為男重港隊唯一代表,並以二號種子身份出戰的東京奧運亞洲及大洋洲區資格賽。因為排名高而被看好,甚至自覺有機會衝奧,達成自接觸劍擊起已放在心中的夢想,瑋桁卻在16強意外出局,反差讓所有負面情緒一湧而上,「當時幾個隊友都好強,但資格賽名額給了我,打得不好落敗後覺得對不起隊友。之後就會胡思亂想,懷疑自己的能力,越打越頹。」其劍擊生涯的低潮亦從此展開。

瑋桁口中的「頹」,不只是心境上,也反映在成績上。原本是本地比賽頒獎台常客的他,連續多項賽事三甲不入,2022年時本地排名一度跌出前10名,對一位曾經是港隊核心成員的劍手而言確是不易涯過的階段。回想當時的情況,他說一度冒出放棄的念頭:「那段時間最令我懷疑人生,像跌入一個漩渦,完全上不到來。當時會開始想,如果再打不到成績,可能多打一會便找其他發展,或者直接當教練。」

圖:體路資料庫
圖:體路資料庫
圖:體路資料庫
圖:體路資料庫

然而不甘就此終結的瑋桁,選擇盡力燃燒自己,希望能夠改變現況,「沒甚麼特別方法,就是瘋狂練習,不停加操。別人練完離開時我就留下來繼續,有人打就練對打,無人打就換衣服出去跑田徑場。」雖然加操的時間是一人之境,瑋桁卻未感孤單,反而學懂專注在自身,「跟其他人一同練習時可能會聊天,反而自己跑步時不用顧及別人,專心回想及檢討自己訓練的好與壞,幫助自己做得更好。」

沒甚麼特別方法,就是瘋狂練習,不停加操。

給予他堅持的另一動力,是當時加入港隊教練團的陸昶名(Nicola)。港意混血的Nicola昔日是港隊男重代表成員,曾征戰多屆亞運會,說得一口流利廣東話的他5年前仍在商界工作,後因工作壓力而大病一場,康復過後決定重拾自己熱愛的劍擊,輾轉換個身份重返港隊,成為男重教練之一。瑋桁形容Nicola的加入給予他不少鼓勵,「他算是近代港隊劍手,以前是對手和隊友,所以現在關係是教練之餘亦是朋友。他在我不太好的狀態下拉了我一把,讓我重拾打劍的心。」

圖:體路資料庫
圖:體路資料庫
前港將陸昶名(右)前年成為港隊教練(圖:體路資料庫)
前港將陸昶名(右)前年成為港隊教練(圖:體路資料庫)

瑋桁也笑言當初與Nicola花了數月磨合,全因偶有「語言不通」:「他懂得講廣東話,但有時他對字詞的理解與我們有出入,所以解釋時會用錯詞彙,我有時會想『你到底在講甚麼?是否相關的?』再細談才發現原來他不是這個意思,好似要用廣東話翻譯廣東話。」不過Nicola的加入確讓瑋桁對劍擊技巧有更深入的理解與掌握,因瑋桁為直柄握法,惟以往隊內沒有專門的重劍直柄教練,同樣握直柄的陸昶名到來,對他大有幫助,而Nicola的經驗亦助他臨場表現更佳。

就像絕地反彈一樣,沒想到全力衝能有這個效果。

堅持的心態助瑋桁走出低潮,去年出戰因疫情延期一年的杭州亞運,他過關斬將摘下個人賽銅牌,並夥隊友奪得團體賽銅牌。及至今年再度成為香港代表出戰奧運亞大區資格賽,同樣作為2號種子的瑋桁,今次把握住機會,奪得冠軍並親手搶下奧運入場券,一圓奧運夢。好事接二連三,港將上月赴科威特出戰亞洲錦標賽,在個人賽決賽上力挫隊友吳浩天奪冠,成為新科亞洲冠軍之餘,世界排名急升至個人新高的26位,可謂以最佳姿態迎接巴黎奧運。從低潮一口氣上到高峰,他笑說:「就像絕地反彈一樣,沒想到全力衝能有這個效果。」

即將踏上五環舞台,瑋桁指去年在杭州亞運奪得銅牌後一度因沒有明確目標而放鬆心態,今次則既沒有放鬆,亦未被勝利沖昏頭腦,而是定下清晰目標:奧運會8強,因去年他亦曾於大獎賽上晉級8強,更教他相信自己有力爭取打入這個位置:「當然目標是用來打破,希望我也能突破自己的目標。今次希望發揮到自己100%,最好是多過100%的能力。我想享受這個舞台,始終是很難得的機會,也想盡量表現得好一點,讓人看到我對任何的對手,就算是對世界第一、第二的選手都不會怯場,都有得打。」不論最終成績如何,相信瑋桁在奧運的表現,都能讓人感受到他走出低潮的韌勁。

圖:Brian Ching
文:何子淵

Brian Ching、何瑋桁
Brian Ching、何瑋桁

【矚•動•奧運】

紅色,是熱情、衝動、亢奮、危險⋯⋯但在運動場上,紅色原來有另一層意義。近年有研究顯示,不論在拳擊和跆拳道的對決,抑或是足球比賽當中,穿紅色護具、衣服的一方總會得到些優勢。 據說這是因為紅色令人感覺強勢與自信,身體自然開行馬力應賽。奧運是每個運動員的終極夢想,日夜操練就是為了以最「火熱」的狀態站上五環舞台,這就是我們今次展覽選用紅色為主調的原因。我們期望透過相片把大眾引入不同的運動領域,跟運動員一起凝神貫注今屆奧運。

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邀請資深體育攝影師程詩詠(Brian)拍攝多位奧運運動員,同時有四名年青攝影師劉嘉承(Calum)、陳曉峯(Jason)、李玥(Yuet)及梁諾彤(Emil)為不同年青運動員操刀,以光與影呈現運動員在賽場以外的另一面,細說運動夢想和目標。

「矚.動.奧運Eye on the Olympics」運動員相片巡迴展覽
日期:6月14日至8月16日
地點:坑口東港城(6月14至19日)、九龍灣MegaBox(6月24至7月1日)、荃灣如心廣場(6月24至7月11日)、觀塘裕民坊(7月3至10日)、大角咀奧海城(7月11至22日)、荃灣D·PARK(7月22至8月16日)、馬鞍山新港城中心(7月26至30日)、將軍澳新都城中心三期(8月7至11日)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巴黎奧運・專訪|何瑋桁:捱過低潮絕地反彈 新科亞洲冠軍劍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