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並肩撐港隊】追夢也要談成本 程小雅訓練與現實的掙扎

【體路專訪】全職運動員在追夢的過程,難免也要顧慮收入等現實問題。除了赴外地比賽的機票及食宿費用,日常的專業級訓練不論在飲食和各種裝備均離不開金錢,每個部分的重要性更是環環相扣。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在去年2月與信興集團聯合設立的「Panasonic運動獎學金計劃」,為10位香港運動員提供經濟支援,助他們備戰未來各項大賽。計劃對象之一的香港競步運動員程小雅自2021年戰畢東京奧運後,深感有能力再追逐3年後的巴黎奧運,計劃則剛好為她撇除訓練以外的後顧之憂。

相比在奧運前留在日本訓練大半年,小雅今次主要在香港備戰杭州亞運,目的是適應較炎熱的比賽天氣。即將迎接生涯第3次亞運會的程小雅,期望突破對上兩屆第6名的成績,「想起以前去亞運十分緊張,試過睡得差,又經常想著自己的不足之處。自從在東奧及之後見到很多奧運級選手,發現其實大家的練習都是相若,因此其實都無需要特別去比較。」為了訓練亞運女子20公里個人賽,以及與錢文傑合作的男女子35公里接力賽,小雅的訓練里數可達100公里,並過著每日5時起床、晚上8時睡覺的「老人式生活」,多年如是。

然而訓練資源不是唾手可得,小雅在東京奧運後因不符合體院資助機制的「精英乙+」組別要求,每月資助額由港幣26,000元減至「精英乙」的港幣16.220至19,180元,當時曾經引起討論。另外去年起她一度轉項參戰35公里,每周訓練量更高達140公里,「差不多每個月都要換一對新跑鞋,每對都是在日本度身訂造的,都要一千多元港幣。」另外大量的營養補充品、運動飲料亦需花費不少成本。「Panasonic運動獎學金計劃」在2022年1月至明年中的32個月內,向每位受助運動員提供港幣345,600元支援,用以協助他們在加強專業教練指導、本地和海外訓練、使用定期醫療服務和運動科學等方面的支援,令運動員能充份備戰杭州亞運及巴黎奧運。

小雅分享在備戰東京奧運期間已受上一期計劃的支援,當時她在日本訓練遇上疫情封關,未能返港,同時因當地大雪未能在戶外訓練,「那時就購入了跑步機在室內訓練,記得都要花數萬元,另外都買了約1萬元的壓力治療靴,紓緩訓練後的疲勞,在那段訓練日子幫助了我很多。之前未有獎學金時,其實每月收支確實有點緊絀,因為除了訓練成本,我都想交家用予家人及生活。如果在體院的人工以外,都有不同類型的支援,相信很多運動員都有更大動力和空間再進步。」她盼望香港有朝一日亦可參考日本的發展模式,由實業團主導各項運動,以商界作為團隊班主,同時減少對政府資源的依賴。

信興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蒙德揚博士(圖:受訪者提供)
信興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蒙德揚博士(圖:受訪者提供)

至於「Panasonic運動獎學金計劃」發起人、信興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蒙德揚博士提到,計劃成立的初衷是想提高香港專業運動水平:「因為我自己在不同國家生活過,體會到他們視運動為marketing,是付出很多資源的。如果想運動水平邁向更高,一定要商界和政府互相扶持,才可以將運動推廣得更上一層樓。」他續稱競步項目在香港比較冷門,但亦出產到高水平運動員,因此希望支持小雅能夠達成去奧運的心願。除了在金錢上的資助,蒙博士亦關心運動員在其他方面的需要,簡單得連飯煲也要顧及:「我們最知道在跑之前,加碳是很重要的,她說想要飯煲,我提醒她『你的飯煲在香港或者電壓是220V的地區,你就適合用,但拿去美國會燒機,可能我要給你兩部,一部在不同的地方。』希望盡量幫到他們,因為那些不是金錢上,是他們運動上需要的幫忙。」

今年三十有六的小雅,坦言巴黎奧運或是最後一個能以全盛姿態,追逐的大型比賽,「即使去過一次奧運,如何都想再感受多一次,所以這幾年我都繼續全力訓練,要為自己的夢想負責任。」不論能否踏足巴黎奧運,她也期待在未來嘗試轉換心態看待競步,但趁著眼前仍有目標尚要追趕,全心付出一切就是對自己最好的交代,「不知道將來還會跑多少比賽,因此每一個比賽、每一公里都要好好珍惜。」

「Panasonic運動獎學金計劃」受助名單:
程小雅(田徑)、伍家朗(羽毛球)、蔡俊彥(劍撃)、連翊希(劍撃)、趙顯臻(賽艇)、何甄陶(游泳)、何鈞傑(乒乓球)、李皓晴(乒乓球)、張瑋桓(網球)及奧斯卡(三項鐵人)

圖、文:李子正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堅並肩撐港隊】追夢也要談成本 程小雅訓練與現實的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