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網約車平台混戰 議員批規管落後欠保障
1,610 次觀看
【Now新聞台】香港網約車市場除了營運超過十年的美國公司外,近年加入內地及新加坡公司。有立法會議員指,政府過去十多年未有修改法例配合市場轉變,令到消費者及司機都失去保障。目前在香港營運中的網約車平台五花八門,除了可以召喚的士,不少應用程式都提供召喚網約私家車的功能。其中來自新加坡的平台去年開始試行服務,出行選擇包括「經濟型」、「經濟大型」,以及「豪華型」車輛,公司推出迎新優惠吸客,甚至跟信用卡公司合作提供乘車折扣優惠。最近加入市場的還有來自內地的這一間,有「合作的士」及「包車價的士」選擇,甚至有預約跨境車服務,由港島出發直達深圳亦沒有問題。至於在香港營運了超過10年、來自美國的這個平台亦再接再厲,逐步暫停旗下的士叫車程式運作之餘,亦在母公司程式不停推出多項只適用於網約私家車的優惠。有立法會議員認為,網約車在香港有一定需求,但法例過時引致漏洞,對各方都缺乏保障。立法會議員(選舉委員會)江玉歡:「這些私家車是沒有規管的,司機的年齡、駕駛年齡,以及車輛的質素、有沒有買保險等,我們全部都沒有保障。不要只說新加坡,其他城市也是,其實做了很多階段性檢討,已經慢慢地優化了制度,而我們還是未起步的階段。你問我這件事,我是覺得我們相當墮後。」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委員張欣宇:「十多年都沒有做這件事(改法例)。出現了不好的情況就是平台在香港營運,無論對消費者、車主或司機,甚至政府的稅收來說,全部都好像在『不存在』的狀態。一方面保障沒有這麼好,另一方面亦會造成壟斷的情況出現。」張欣宇表示,期望今年年中或之前,提出相關的立法框架,讓大眾討論。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