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調查:香港富裕階層人士平均在33歲時成為百萬富翁

25,314 次觀看
能夠賺取「第一桶金」,即個人流動資產達到100萬港元,是不少港人普遍的財務目標。滙豐卓越理財2023新中產報告指出,香港富裕階層人士平均在33歲時成為百萬富翁,他們亦有信心在62歲能賺得1,000萬港元。 報告指出,大部分(61%)的受訪者依靠來自工作的儲蓄以賺取其第一桶金,較少依賴其他收入來源如投資所得的利潤。然而,要實現流動資產達1,000萬港元的目標時,只有三分之一認為儲蓄是主要途徑,有更多人會傾向透過買賣投資產品(21%)和固定資產(14%)以達致財富增值。 要擁有千萬港元流動資產並非遙不可及,每17名受訪者便有1名已經達標,成為千萬富翁的平均年齡為45歲。分析他們的資產組合,發現他們都採取較進取的投資方式,平均將70%的流動資金投放在不同類型的金融資產上。相比之下,流動資金少於1,000萬港元的受訪者,其組合中有超過40%屬於無風險的存款。 近6成的受訪者指出,疲弱的宏觀經濟和投資環境都是成為千萬富翁路上的最大挑戰。其他主要障礙包括錯誤的投資決定,突發開支,以及事業發展或薪金增長方面遇上樽頸。 滙豐香港區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投資及財富管理部主管安博哲 (Sami Abouzahr) 表示:「要賺取相當於港幣100萬元的第一桶金,相信不少港人都能夠輕鬆達到這個重要里程碑,但要擁有足夠財富實現各項人生遠大目標則要克服不同挑戰。建立財富沒有既定的方程式,但從我們與客戶同行的經驗得知,及早規劃、持續儲蓄、有紀律及多元化的投資才是真正的良方妙藥。我們為擁有不同財政目標的客戶制定投資產品及方案時,亦會參照這些基本原則。」 近期房地產市場疲弱,令部分人對物業能保值的信心有所動搖。只有約過半數的受訪者認同買樓保值的傳統概念,較去年的調查下跌23個百分點。此外,57%的受訪者預期本港住宅價格於未來12個月會下跌,更有四分之三受訪者預計本地經濟於來年將不會改善,甚至出現下滑。 不過,市場的不樂觀情緒並沒有完全改變受訪者對物業的看法,物業依然是建立財富及傳承計劃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多達44%的受訪父母表示會提供財政支援協助子女置業,平均計劃資助193萬港元。每10個父母就有4個表示會於子女結婚時協助他們上車,有四分一受訪父母更打算子女在子女年滿18歲或之前協助他們置業。 另外,作為把財富傳承予配偶、子女和孫子女的資產類別,物業的排名亦僅次於現金。平均而言,受訪家長打算為每位子女留下1.3個物業。 調查顯示,財富傳承的規劃不僅涵蓋子女,也包括子女的後代,高達54%的受訪家長把孫子女納入對象之一。儘管大多數受訪者重視財富傳承,但他們當中只有25%已經開始著手規
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