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慧幼苗】兒童壓力大增腸躁症風險 預防應從小做起
1,551 次觀看
腸躁症,是近年頗受關注的「腸易激綜合症」,又稱「腸敏感」,屬於腸功能紊亂、失調或腸道過敏所引起一系列症狀的統稱。腸易激綜合症基本上分三大類型:腹瀉型、便秘型及混合型。 腸易激綜合症的常用診斷準則 1. 腹瀉型 :腹痛、腹脹或腹部不適時,腹瀉次數增加,大便似糊狀甚至水狀。 2. 便秘型 :腹痛、腹脹或腹部不適時,大便過乾、過硬,有便秘問題。 3. 混合型:腹痛、腹脹或腹部不適,通常排便後有所紓緩,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 4. 以上症狀一個星期出現最小一次,維持三個月或以上。 5. 經醫生診斷和檢查而沒有其他病理原因。 醫學界還未完全了解「腸易激綜合症」的成因,但一般與生活習慣有關,例如:飲食、壓力、睡眠、情緒等。有研究指曾經患上嚴重的急性腸胃炎及性格容易緊張的人較容易患病。 兒童壓力大 日後易患病 有研究指出,兒童時期受的壓力較大,日後患上「腸易激綜合症」的風險也較高,因此預防「腸易激綜合症」應由兒童時期期開始做起。家長應從小多陪伴小朋友,多給予關心,並積極幫助他們解決壓力。教導小朋友放鬆及減壓的方法,有助預防「腸易激綜合症」。 「腸易激綜合症」治療主要是紓緩病徵,減少腹部不適對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不同藥物針對不同症狀,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1. 腸胃抽搐藥 減輕腸臟抽搐,適合經常腹痛或會「腸抽筋」的患者。 2. 止瀉藥 減慢腸臟蠕動,預防肚瀉,適合經常肚瀉,或因需要經常上厠所而影響日常生活的患者。 3. 瀉藥 促進腸臟蠕動,令大便更易排出,適合便秘患者。 4. 益生菌 改善腸中微生態,達致平衡,改善腸道健康。 5. 抗生素 可減少腸中惡菌,改善腸道健康。 6. 抗抑鬱藥 有肋改善情緒精神健康,減少腸胃不適。 以上幾類藥物都可以幫助病人,但最重要找出壓力背後的原因及調節情緒,這才是治本的最佳方法。 以上資料由尚至醫療兒童專科兒科醫生周中武提供 © 2024 Healthy Seed
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