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遺體化妝師:遺體狀態不一 讓逝者體面走最後一程

20,013 次觀看
殯儀館是戰前本地的一個新興行業。香港首間殯儀館為「香港殯儀館」,於1930年代初啟用。喪親家屬透過舉辦喪禮,藉助當中的儀式帶出「逝者善終、生者善別」的信息。
80後的Carmen是一名遺體化妝師,在家人影響下入行,早年曾在內地的大學學習專業遺體化妝,現時是資深從業員。她說,平日接觸的遺體狀態不一,有的保存狀態較好,有些或遍布黴菌、難辨面目,甚至有些墮樓的遺體,需要進行填充,才能進行化妝,工作難度不一。但對Carmen而言,如何將遺體修復到最好的狀態是重點,表示「我不害怕遺體,我更害怕我不能讓他們體面走完最後一程」。與最好狀態的逝者見最後一面,活着的親朋就較容易接受死亡的事實,在親朋逝去一事上學到如何好好活着的重要一課。
殯葬行業見盡生死,但不代表會麻木。Carmen說,早年曾幫一名受虐小女孩的遺體化妝,看到女孩小小的身軀上,有不少被虐待的痕跡,大腿上被法醫解剖的傷痕也很長,心中十分難受,後來她和同事買了很多小零食給小女孩陪葬。已為人母的Carmen也曾為兩個月大的嬰兒遺體化妝,她說,共情母親的傷痛讓她一度淚流滿面,隨後她更是將這次化妝的收入全數捐贈做善事。
她表示,「無論工作中看到什麼,再難過也要盡快調整好心態做好本分,因為這是他們和家屬見的最後一面。」

來源:大公文匯網
財經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