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巨頭第二年不報「雙11」交易額 淘天指正增長 京東稱創新高
內地疫情過後首個「雙11」購物節落幕,兩大電商平台阿里巴巴(09988)和京東(09618)連續第二年沒有公布交易額(GMV)數據。阿里表示,在今年「雙11」全周期內,淘天集團的GMV、訂單量和參與商家等指標錄得按年正增長。京東則指出,「雙11」期間GMV、訂單量、用戶數皆創新高。分析認為,近年「雙11」的指標意義逐步淡化,相信市場會聚焦兩家公司管理層在本周業績會上的前景展望。
分析料復甦緩慢刻意淡化
自2009年起舉辦的「雙11」,已演變為內地一年一度的網購狂歡節,至今共走過15載。惟隨着內地電商市場增長放緩,加上受疫情衝擊,兩大電商巨頭去年首次沒有披露GMV成績,今年疫情封控雖然全面解除,電商平台仍保持去年做法。國信證券(香港)科技及互聯網行業研究員鄭宇飛認為,今年「雙11」表明內地消費尚處於緩慢復甦的過程。
儘管對GMV保密,阿里和京東均提到部分「雙11」亮點。截至上周六(11日)凌晨零時,淘寶天貓有402個品牌成交額突破1億元(人民幣.下同),3.8萬個品牌成交額按年倍增,售賣期間提供15%折扣的直降會場「官方立減」錄得2.1億個商品訂單。
此外,生成式人工智能(AI)應用「淘寶問問」自9月試運行以來,已有數百萬名淘寶App用戶試用,該應用通過AI問答互動輔助消費者作出購物決策。淘天集團首席執行官戴珊形容,淘天的穩健表現反映用戶為先策略成功,聚焦以價格力、多元化內容與AI驅動的技術,進一步優化消費者和商家體驗。
京東方面,接近2萬個品牌成交額按年增長超過3倍。其中,蘋果公司品牌成交額再破百億元,顯示卡、數碼相機成交額翻倍。超過2000個家電家居品牌成交額按年升100%以上,美的、小米(01810)等10餘個家電品牌廠商成交額突破10億元。
值得留意的是,京東和阿里分別於本周三(15日)和周四(16日)公布季度業績,市場預期上季主要電商平台業績平淡。綜合券商預測,阿里財政年度第二季(7月至9月)收入料增長8.1%,達2240億元,經調整淨利潤提高18.4%,至400億元。
阿里去季收入恐遜預期
摩根大通早前稱,考慮到宏觀經濟逆風、阿里戰略性收縮虧損業務,以及去年基數影響,阿里上季收入增長可能低於預期。
農銀國際研究部高級副總裁周秀成認為,近月內地網絡銷售表現大致平穩,行業升幅有限,對於阿里「雙11」錄得正增長,相信市場傾向解讀為「普通」增長,而非大幅提升。展望本季度(10月至12月),鑑於宏觀經濟和消費信心暫未見顯著改善,預期阿里表現大致穩定。
至於京東,市場預期上季收入按年微升1.4%,至2468億元,經調整淨利潤則減少7%,至93億元。
另外,快手(01024)官方數據顯示,「雙11」全周期動銷商品數增長超過50%,訂單量多近50%;中小商家GMV按年升超過75%。品牌GMV按年漲逾1.55倍,增速達100%的品牌數量近2500家,當中消電家居行業品牌GMV更飆6.2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