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人債謀盡快定孳息曲線 專責小組短期提建議 吸引籌資

離岸人債謀盡快定孳息曲線 專責小組短期提建議 吸引籌資

香港首宗人民幣債券,是由國家開發銀行在香港回歸十周年時發行,反映本地離岸人民幣債市發展時間不短,惟至成熟階段及供求充足仍有距離,癥結之一是本港尚未能建立具指標作用的「離岸債券孳息曲線」。財資市場公會(TMA)旗下離岸人民幣孳息曲線工作小組召集人陳紹宗對本報說,期望能盡快向金管局或相關當局提交具體建議,當下人民幣息率低、滙價軟,從資金成本及本息償付角度看,對海外發行人更有利,相信會吸引更多來自海外的發債需求。

邀業界精英月內再開會

一個具透明度的離岸孳息曲線基準,並非單純以在岸市場的同年期債券息率作參考,再加減若干息差點子調整(反映在岸與離岸市場價差),來作為離岸人民幣發債定價;亦非以外滙利率掉期價作推算,為長年期離岸人債息定價,因其釐定方式,對離岸人民幣發債體或投資者,均屬既不便利又欠高可信度,他們需要反映真正離岸債市實況的參考指標。

財資市場公會行政總裁陳少平對本報稱,離岸人民幣業務是本港金融市場重點之一,債市屬兵家必爭之地,若要深化一、二手買賣,必須建立像美國國庫券孳息曲線般、有深度及闊度的基準曲線,「(離岸人幣)市場一直無建立到好完美嘅指標」,業界認為要加大力度促進市場發展,金管局亦鼓勵業界推進,故他邀請資深財資界人士及公會旗下市場發展委員會(MPC)主席陳紹宗,出任小組主席,並將於本月內召開第二次會議,冀不久後能提交具體建議。

人民幣持續走貶,兌每美元跌穿7.3心理關口,引發市場憂慮,上周五(8日)離岸人民幣(CNH)收報7.3647。

身兼滙豐銀行聯席行政總裁顧問的陳紹宗表示,小組因應公會議會成員的建議,就本港離岸人債市場,從長遠發展角度作出研究,不受短期滙率變化影響,目的是讓有興趣涉足離岸債市的發行人,作出舉債決定時有清晰基準可依,未來或可進一步推動相關衍生工具發展。

人幣息低價軟 發債好時機

鑑於現時人民幣「息平」,陳紹宗指出,今年以來人民幣貸款或點心債(在港發行的離岸人民幣計價債券)已呈增長,對海外發行人而言,人民幣滙率相對偏軟亦令本息償還更有利,資金成本相較以往發行港元或美元債便宜,故海外發行人應有興趣涉足離岸人債。他提到,小組探討範圍並無前設,基準的選擇可包括財政部但不限於國債,或特區政府的發債,關鍵是恒常發行及年期種類足夠,定價方式是否透過市場莊家制度報價,以及會否參照目前人民幣香港銀行同業拆息(CNH HIBOR)每日公布,還有如何推動二手市場流通性等問題,都可討論研究。

參考彭博數據,今年初至8月底,在港點心債總發行額約2311.7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顯著增加45%,若連同存款證、短期及小額發行等計算,總發行額達7783億元,按年升8.9%。

財資市場高峰會上周一(4日)舉行,渣打香港亞太區金融市場主管陳銘僑提議,若政府或金管局能定期發行離岸人債,有助創造孳息曲線,市場樂見其成。本港離岸人債發展,以國開行為先行者,於2007年6月在港發行首宗2年期50億元點心債,票面息率3厘,零售投資者獲准參與。到2009年60周年國慶前夕,財政部宣布來港首發60億元國債,之後財政部每年均在港發國債,今年發行總額為300億元,首期包括2、3及10年期。

香港起步較遲,2021年底才透過綠色債券計劃,在港首發離岸人民幣綠債,分3及5年期,各發25億元。今年1及6月再透過該計劃,先後發售100億元及150億元綠債(兩次共涉5批),年期除2及5年外,亦首次增設10年期。

採訪、撰文:劉美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