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發局:港背靠灣區 四方向創未來 拓家族辦公室虛產 瞄準綠色金融創科
受到過去幾年新冠疫情影響,粵港澳大灣區部分環節的發展有所減慢,香港金融發展局行政總監區景麟指出,去年國家主席習近平來港的一席話,令香港定位更清晰,讓人對香港前景更有信心,不單帶動大灣區,內地其他地區的進展亦見加快。香港作為向國際市場接軌的窗口和超級聯繫人,發展空間廣闊。他認為香港朝向拓展包括家族辦公室、虛擬資產、綠色金融和綠色科技的可持續發展金融中心,以及創科的四大路向,將成為未來的增長引擎,預期接下來的30年會較過去30年更好。
粵港澳三地一直致力推動大灣區的建設和繁榮,惟過去幾年受疫情影響,部分環節的步伐有所拖慢,市場寄望香港與內地恢復通關後,能夠急起直追。
區景麟表示,其實發展滯後的情況已有改善,特別是在去年7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來港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的一席話,表明「一國兩制」對整個國家有好處,應該保持,確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定位。
他說:「大家唔使擔心2047年後的法規如何,或者有些人顧慮港元與美元掛鈎會如何,這些擔憂已經無晒」,加上緊接而來的連串互聯互通措施包括「互換通」等,不單惠及大灣區,內地其他地區的發展都有所提速。
海外機構合作興趣濃厚
本港與內地今年初恢復通關,助長大灣區的興盛。區景麟指出,香港與大灣區的交流更為密切。金發局去年9月已經出外聯絡海外的持份者,部分董事會成員因本身業務或假期前往海外時,亦不忘唱好香港,確見情況有明顯轉變,不少海外的商業、金融機構看到推出多項措施,對如何參與這些發展機會表達濃厚興趣,圍繞大灣區的查詢大增,「問的資料多咗,細化咗。」
區景麟認為,很多外國企業高層過去數年並無來港,現在重來,對香港實際情況的了解非常重要。香港早前舉辦各項大型金融會議,當中包括主題為虛擬資產的國際性會議,不乏內地官員和工商界人士前來開會,探討合作和商務機會。
他坦言,內地經濟仍在復甦,從數據看,目前增長確是慢了一些,但認為不宜從短線着眼,「中國經濟體系大,最重要是基數大,有規模優勢(size advantage)。」
此外,區景麟稱,香港作為面向國際市場接軌的窗口和超級聯繫人,前景遼闊,特別是有中國這一個重大市場。他說,香港致力於四大方向發展,在財富管理、家族辦公室方面,冀打造成為一個國際性,起碼是亞太區家族辦公室中心;同時積極拓展成虛擬或數碼資產的環球金融中心;發展綠色金融和綠色科技的可持續發展金融中心;以及創新科技的進程,這些都十分重要,大灣區可以為此提供龐大的機會。
以家族辦公室為例,很多人着重投資方面,區景麟表示,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在這方面已具有優勢,「反而我們要更加去發展整個生態圈」,特別是與科創掛鈎。
吸引內地高端客和科企落戶
他解釋,機構投資者在風險取向方面有一定的規限,反而有錢的家族,他們決策快,投資年期可能長很多,加上部分有家族理念,例如重視氣候變化,所有投資都要針對相關議題,他們知道自己承受的風險程度,所以如果能吸納到這些資金來香港,對本地創科發展亦有幫助。
區景麟又提到,內地包括大灣區有不少高端客戶,大灣區本身亦是科創中心,最好能吸引他們來港。他說,聯交所容許未有盈利的科創公司來港上市,料可引入大灣區科創公司來港。
「未來30年香港更加好」
香港除了聯繫內地與海外,也有機會成為國際超級聯繫人,區景麟直言:「未來30年香港比過去30年更加好。」他舉例,青島啤酒(00168)1993年來港掛牌,便是改變了香港金融地位的佐證,屬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的起點,預期在未來30年,香港會把超級聯繫人的角色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變身成國際超級聯繫人,因為香港「不單聯繫內地與海外,海外的機構亦會前來,去聯繫其他的海外機構」。
撇開金融方面的佳績,香港是全球第二大藝術品拍賣市場,這有賴內地投資者的支持,兼且受惠本港沒有銷售稅。政府的家族辦公室策略藍圖政策措施之一,便是推廣在香港國際機場的藝術品儲存設施,料大量國際投資者都會利用香港這個藝術品拍賣市場。
至於在虛擬資產或數碼資產方面,香港在法規上處於領先地位,一眾在外國從事虛擬資產的初創公司對香港感興趣。區景麟謂,曾接觸過一些初創企業,他們來香港成立公司,希望把其科研帶來亞洲,開發該區的市場。這些都有助推動香港作為國際超級聯繫人的發展。
採訪、撰文:陳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