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建雄冀理財通5年內帶來78億 港基金業界看好 倡放寬投資規限

鄒建雄冀理財通5年內帶來78億 港基金業界看好 倡放寬投資規限

粵港澳「跨境理財通」於2021年10月開通後,初期受到新冠疫情影響,首年進展緩慢,隨着今年初香港與內地恢復通關,參與「理財通」的投資者明顯增加,但「理財通」的使用額度仍然偏低,而且投資金融產品佔比不多,當中「南向通」資金主要流向存款。香港投資基金公會主席鄒建雄認為,主要是今年投資環境未如理想,影響投資意欲,希望第四季投資氣氛好轉,以及放寬「理財通」部分規限,令發展步伐可進一步加快,他指在未來5年內有3億至5億美元,甚至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流入香港基金業務也不足為奇。

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資料顯示,截至7月底,參與「跨境理財通」的個人投資者合計5.72萬人,較去年底增加40.44%,其中內地投資者1.46萬人,較去年底多23.07%。南向通項下,內地個人投資者持有港澳投資產品市值餘額為12.34億元(人民幣.下同),雖較去年底增加近2.16倍,惟當中近98%(12.06億元)投放於存款,投資基金僅0.23億元。

氣氛欠佳使用額度偏低

截至8月30日,南向通已使用額度14.66億元,僅佔總額度的0.98%,北向通已用額度僅逾2.67億元,佔總額度0.18%。

鄒建雄表示,今年全球經濟大環境並非太理想,「除了美國之外,環球市場今年是比較難的一年」,大家擔心全球經濟景氣,可能暫未有投資意欲,而投資市場最大的衝擊是存款利率很高,當定期存款可達5厘,投資者會衡量是否值得去冒投資風險,導致投資意欲比較低。

近期市場信心仍然較薄弱,內地經濟增長緩慢,美國市場亦脆弱,他指出,內地雖已推出一些措施,惟暫未見好顯著的刺激方案,大家正等待是否有更多刺激經濟方案推出,「如果有,會有好大的提振作用。」

內地及港股最具吸引力

鄒建雄希望隨着美國息口或見頂,以及全球經濟開始復甦,能令市場情緒有所改善,並使投資市場好轉,提升投資意欲。他指出,內地和香港股市相對最具吸引力,希望經濟環境及政策配合,兩地股市會轉好,又稱美國科技公司已做得不錯,如果息口回落,對增長型股份特別有幫助,債券在目前孳息水平亦具吸引價值。

他展望第四季投資氣氛能夠好轉,若「理財通」部分規限得以放寬,料發展步伐能夠加快,在3至5年內,有3億至5億美元,甚至10億美元透過「理財通」流入香港基金業務也有可能。

市場一直爭取「理財通」部分規限能夠放寬,金融管理局總裁余偉文早前表示,當局一直與內地緊密合作,以循序漸進方式探討改進「跨境理財通」的安排,兩地監管部門在擴大產品範圍、降低投資者門檻、簡化銷售流程事項上大致達成共識,目前正完成相關流程,期望盡快公布。

引入臨時牌照北上推介

鄒建雄認為,產品選擇範圍愈廣愈好,雖然單一市場的股票被視為高風險類別,期望至少可容許投資一些成熟市場股票,例如美國、歐洲、日本,既然是成熟市場,並且只是投資組合的一部分,可否考慮多些彈性。

在銷售流程上,現時「理財通」採取「執行模式」,要由客戶主動向銀行查詢相關產品,內地銀行亦不可代為介紹,鄒建雄相信,在銷售及推廣方面並不容易。銷售方面,他提出是否可考慮採取臨時互認牌照的做法,在有條件限制下,如符合一定的資歷、只可介紹「基金互認」或「理財通」產品,讓香港持有臨時牌照的從業員亦能在灣區介紹產品。他指出,香港證監會亦有類似臨時牌照的做法,當投資專業人士來港,若符合指定要求,便可申請。

「理財通」南向通所銷售的產品都是在香港註冊,香港持牌從業員符合講解此等產品的資格,如果在某個框架下容許他們在境內介紹,相信可幫助銷售流程。

就投資額度方面,鄒建雄認為,「理財通」的目標對象是希望分散投資風險的人士,比較富裕,若額度只得100萬元,對其整體資產配置、理財規劃未必足夠,是否可按資產的一個百分比作為投資額度,較硬性規定額度,對他們或有更大價值。

採訪、撰文:陳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