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勝的虛實 兩個MVP對火箭真的夠嗎?

文/ Thousand


美國職棒大聯盟賽季剛落幕,華盛頓國民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最終於第七戰逆轉了休士頓太空人。這個結果似乎再次給了現代運動一記當頭棒喝,而身處同城的火箭從某方面而言,似乎也碰上了必須突破的難關。

太空人落敗所代表的,難道是魔球理論的再次失敗嗎?

這個問題並不在我們今天的討論範圍中,畢竟這當中所牽扯的有太多假設性議題,今天所要探討是很單純的,火箭的實力真能在新球季有所作為嗎?


我們不是來贏82場比賽的。—Mike D'Antoni


於開幕戰最後階段以些微分差敗給公鹿的火箭,先行感受到的是關鍵時刻Russell Westbrook所帶來的鬥志與無限希望,然而事實上從第一場比賽開始,休士頓就已經直接面臨了他們在賽季前所受到的質疑。



首先是防守,這季火箭的防守有多糟糕?數據會說話。

截至第八場比賽對上灰熊為止,休士頓的防守效率值落在113排名全聯盟倒數第三,許多人將這個罪名冠在Westbrook的到來,但事實上當時火箭的防守效率值開始下降早已有跡可循。

上個賽季球隊的防守效率由於陣容結構,以及防守教練 Jeff Bzdelik前半季並不在隊上的因素(註),這支前一季防守效率高達聯盟第7名的球隊,其實從上一季就已經掉到了聯盟第17名。今年在Bzdelik離隊後,火箭的防守直直落最主要原因還是來自體系的崩塌。

註:Bzdelik目前在鵜鶘任教。


那Westbrook真的是造成防守體系崩塌的主因嗎?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說是一半一半。

假如你今年有看火箭的比賽超過5場的人應該不難發現,火箭今年在外圍的防守效率值可說是極為差勁,他們場均可以讓對手進約15顆三分球,然而有趣的是,Westbrook居然是在外圍防守表現最為積極的球員。

Westbrook在單防層面最主要的問題還是來自他過多賭博式的抄截,尤其在第六場比賽對上熱火時最為明顯,而這個習慣源自於他在雷霆所主導的攻防體系。因為在奧克拉荷馬時球隊具備一定程度的防守基礎,讓他可以在有隊友掩護情況下,將反快攻這項進攻武器運用在防守的壓迫上,過去雷霆所呈現的是利用防守帶動進攻,但火箭卻剛好相反是一支以進攻帶動防守的隊伍。

Pace的提升一直是Westbrook來到休士頓後D'Antoni所強調的新系統,但很明顯在速度提升後火箭於防守端就開始產生失速現象,儘管近期有些回溫現象,不過在對手強度較低的狀況下卻還是必須先打上星號。

火箭在這個賽季一共有三套主要陣容,分別是第一套Westbrook-James Harden-PJ. Tucker-Clint Capela-Danuel House Jr.;第二套Harden-Tucker-Harden-Capela-Eric Gordon;第三套Westbrook-Harden-Tucker-Capela-Gordon。看到這裡你可以試著猜一下哪套是球隊最具效率值的陣容,哪套是最糟的陣容。



火箭整體防守最大的問題有三個:

一、在高速Pace的情況下,球隊的失誤控制成了相當程度的軟肋,無論是Westbrook或Harden都遭遇到相同的問題,尤其在上季他們習慣慢速攻防的前提下,回防速度拖垮了整體防守,所以我們常會看到僅前四人回到前場,但缺一名防守者的畫面。

二、過多的單打,其實這點與前一點有些類似,最主要都來自於回防的速度,因此當Harden執行完單打後,對手的反快攻就變成無可避免的結局。

三、糟糕的外圍防守,就如前文所提的,火箭在外圍的防守大概跟放給對手空檔差不多程度,除了雙衛本身就較差的防守外,沒有有系統的換防體系更是一大理由。另外,一旦對手開始在三分線外展現火燙手感後,內線被拉出去防守的後果就是換成禁區遭肆虐。

從以上三點即可呼應,為何前面會說Westbrook是球隊防守問題的主因,除了他本身就在單防層面存在一些疑慮外,體系的改變也和他有直接關聯性。

接著公布上面的答案:擁有最好的攻防效率值是第一套,而最糟的則是第三套。

注意到了嗎?第三套陣容所反映的就是火箭在陣容調配上最大挑戰,當場上有三名防守效率低落的後衛,再搭配一名速度未必能跟上的Capela,這樣的組合在淨效率值是-74的存在,不但進攻端效率不佳,防守層面則直接成為讓對手追分的好時機。

再來讓我們談談進攻,事實上我認為火箭在進攻端的問題比防守端來得更大。

今年的休士頓在攻擊實力上依舊和同城的太空人一樣頂尖,Westbrook的加盟也確實替火箭的進攻帶來了相當大的變化。尤其我們從空切的比例來說,球隊從前一個賽季的倒數第五至本季第四,可說是飛躍性的升級。然而問題還是和兩名球星有直接的關聯,也就是ISO的比例多寡。

和上個賽季相同,火箭仍舊於進攻單打的比例上位居聯盟龍頭,且Harden和Westbrook兩人就分別佔據了球員排行榜的第一與第五名。將單打設置為主要進攻手段真的是好事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分成兩個狀況來比較,分別是Westbrook的上場與否。

是的,我們又將問題繞回這名新援身上了,不過其實這件事和Harden本身的進攻方式有關。

Harden的單打技術有多純熟無需多言,但他的單打技術搭配Westbrook的衝鋒陷陣,真能帶來1+1以上的效果嗎?

火箭的體系衷旨大家都知道,也就是將大量外線進攻作為主要武器,然而在多個賽季過後,各隊現在都已經知道對上他們要執行放投不放切的策略了,尤其在Westbrook到來後更是如此。首先火箭平均於聯盟的外圍出手次數依然居首,但他們的命中率卻僅有聯盟倒數第六的33%,當自己引以為傲的武器成為了拖垮自己進攻效率的罪魁禍首後,或許D'Antoni改變進攻方式的時間到了。

火箭三分球低迷狀況完完全全影響到整體攻防的運作,除了Harden從開季後就失去的準星、Westbrook本來就不準這項可預期原因、Gordon的迷航(現也已躺傷兵名單)和Gerald Green可能報銷整個賽季外,火箭不變的三分球依賴症,如今已然導致了侷限整體進攻變化的可能性。而最好的例子,我們可以將鏡頭直接帶往在南灘慘敗的第一節。

在這場比賽中,熱火所採用的策略是透過內縮的區域聯防,並由Jimmy Butler所帶動的外圍換防系統作為基底來攻略聯盟第一火力,而這套防守系統已經在結果上帶來顯著效果。在這一戰的首節休士頓一共投了15顆三分球命中兩顆,對比熱火的8投5中,完全可以感受到火箭落入圈套後將自己投到輸球的窘境。



Westbrook在這場比賽的正負值是-46,是的你沒看錯就是-46。在熱火的強勢防守下,這名前MVP的所有問題幾乎都暴露了,首先Westbrook在這場比賽裡幾乎都被逼迫到了右半邊切入,他是右撇子這點並沒有問題,但問題是邁阿密幾乎只要在前者持球後全力向右側防堵,反而迫使本身左邊弱測視野較狹窄的他,變得更容易落入陷阱,且球隊在進攻的空間上被直接壓縮,對於極為強調空間的火箭進攻體系而言,這絕對是最糟糕的情況。至於他這場比賽的外線出手選擇,我想我們也沒必要多談了。

然而就如我前面所提,Westbrook並非一切的罪魁禍首,邁阿密這戰只是提前把問題放大而已,真正的麻煩還是在體系的型態。

火箭現在是全聯盟使用平均最多單打次數的隊伍,他們光是這項武器就佔據球隊的17%攻擊比例,是與其他29支球完全離群的存在。除單打外休士頓的主要戰術有兩項,第一就是Drive & Kick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切傳,這在Westbrook的到來即可預見,另一項則是Lob空中接力,同樣也是前者在雷霆時的招牌進攻方式之一。

從上述兩點我們就能知道,Westbrook對火箭的進攻已經完全產生了質變,因為顯然除了單打戰術外,其他兩項攻擊方式都和這名前者相關。可是縱使如此,火箭的團隊進攻武器之少這個事實仍存在,我們可以從現在最常見的幾種團隊攻擊方式,不管是擋拆、Handoff掩護後出手,甚至連Pick & Pop都只能從後段班找到火箭的名字。

基本上在這幾項指標性團隊進攻方法墊底的情況下,我們或許不難得知為何他們的攻擊效能,在面對勝率過五成,或者體系架構是成熟且也有球星壓陣的隊伍時,經常會掉進難以突破的窘境。是的,火箭的進攻可能是全聯盟最強,但倘若像對上熱火時球星被守住後該如何應對,才是真正應該思考的答案。

如果你的隊伍裡有Harden這名單打高手時,將單打列入主要戰術板清單完全合理,但Harden過去幾年於季後賽的Clutch time表現已經顯示出體力的不足,以及球隊陷入困境時只能眼睜睜依賴前者的事實,或許有了Westbrook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對於劍指總冠軍的休士頓而言這樣真的就足夠了嗎?

假如我們再將團隊傳球的數據攤開來看,更能看到Westbrook和Harden這兩名球霸互相傳球的比例分別為24.5%與23.4%,意味著球隊進攻完全是倚賴這兩名球星的相互輪流單打來發動攻擊,也因而導致對手會很好針對性防守。

Harden和Westbrook兩人現在就猶如兩台各自運作的引擎,當前者持球時,就會用慢速節奏來執行單打,過去幾年這招是火箭的拿手絕技,因此我們可以發現一但後者不在場上後,這項攻擊方式反而會提升球隊進攻效率,也能拉開較大的空間來進行攻擊,同時還能以進攻帶動防守體系。

然而一但Westbrook在場上後就會因為較為擠壓的空間,且這兩人都不太會進行掩護,就會使對手可以全力防堵Harden的切入路徑,假如沒進球的話就會造成前述的快速反擊。為何會說像兩台各自運作的引擎?當你看到這兩人分別將球運過半場後執行攻擊時,看到另一人只會站在另一角的外側「觀看」時大概就懂我在說什麼了。



相反的,若Harden不在場上,Westbrook自身所能創造的吸引力也不在話下,本季身為底角射手的Tucker就是最好的受益者,他與Westbrook的配合造就了他生涯新高的外線命中率與進球數。除此之外,在少了Harden換防後極為差勁的防守後,這套以Westbrook為首的體系也展現出了另一種,以轉換進攻為主的高效能攻擊模式。

對比過去Chris Paul較屬於輔助Harden的體系來說,如今的火箭則是以雙箭頭的形式來發動攻擊,就球員結構而言其實和2016年的騎士有些異曲同工之妙,只是較為不同的是,克里夫蘭是屬於前鋒與後衛的版本,對於兩名球員都是後衛的火箭而言,能否達到類似的效果則有待觀察。

火箭在第六戰對上邁阿密被燃燒殆盡前的五場比賽中總勝負分為-5分,且幾乎每一場比賽都打到Clutch time。有球迷戲說兩名MVP各自開無雙才能勉強贏球這句話,似乎還真的猶如球隊表現縮影,但這對目標為總冠軍的他們而言確實依舊不足。

開季至今,Harden仍和上季相同在數據榜上稱霸,場均約38分6籃板8助攻,他的好兄弟兼新隊友Westbrook則每場可攻下平均近乎大三元的數據。然而,這樣的誇張數據卻尚未能和勝利劃上等號。

頭重腳輕是我替這支火箭所下的見解,這四個字代表的不單單只是比賽內容上的樣貌,更是不論在球隊薪資,亦或是球員組成結構上的直觀結果。

火箭除了現有雙衛搭配問題外,在側翼方面是否有辦法面對西區如LeBron James或Kawhi Leonard等球員,如今也依然是個大哉問。就如同本文前述的第二套主要陣容中,將Gordon與雙衛的極矮小陣容,所面臨的困境已經顯而易見,至於解決方法或許可以像近幾場比賽一樣,把Ben McLemore拉進主要輪替裡強化平衡,再極端一點的方式大概就是等Morey的操盤,但這不在我們今天的主要討論就暫時不贅述了。

Westbrook和Paul這場交易至始至終對休士頓而言都是不賠的,畢竟已經開始出現退化狀況的Paul,已經逐漸與冠軍等級的主宰者距離遠去。Westbrook的加盟對火箭體系造成了極為龐大影響,不論正面負面皆存在,但在面對巫師時球隊需拿下159分才能贏下比賽,勢必就該成為D'Antoni重新思考整體運作方法的模式。

近期火箭手感十分火燙,截至目前為止也已經取得六連勝,不過要是我們將對手陣容名單攤開來看,不難發現除了各自缺少主力坐鎮的快艇(Paul George)和溜馬(Victor Oladipo)外,其他對手都是戰績後段班的球隊。因此現在為火箭的競爭力打包票,確實還少了些立足點。

最後回到標題本身所提出的疑問,兩個MVP真的夠嗎?

當然夠,休士頓靠這支隊伍能戰勝聯盟至少六成的隊伍,但他們更高目標是跨過那些更強大的對手,連勝不代表就沒事,相反的,要如何在勝利中找到維持之道才是重點。因此這兩位超級明星彼此要如何在進攻端犧牲磨合,整體防守和側翼問題要如何修補,都將會是這支擁有最強進攻火力球隊在季後賽前需要找出的解答。

就如D'Antoni所說的,火箭不是來贏82場比賽的,他們需要的是賽季最末端16場勝利,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