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股論策】短期築底橫行 年結前續尋寶
港股經歷上周起伏,期待美息見頂美元回軟,築底橫行上落區間似有望確立,本月初提及去年同期因憧憬疫後復甦呈報復性反彈,累漲8100點,但今年內地政策主力維穩,類似情況難重現,卻可在16800至18200點炒橫行上落。非指數成份股及超賣股可在年底前尋寶炒作,爭取12月獲得一份聖誕禮物,留意短期資金入市追捧的板塊可跟風,雖然交投相對疏落,但乾升乾跌或有意外收穫。
明年投資環境冀好轉
上周舉行的亞太經合會議(APEC),大致達成一份合理的領導人宣言,市場關注的中美關係某程度上各取所需,希望2024年投資氣氛能相對平穩。中國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有助減低目前不利的資金流及外商疑慮,亦寄望區內地緣政局偏穩,特別是明年台灣總統大選一旦國民黨勝出,有助減低中美就台獨問題的爭議。
今次APEC中美各自表述分歧、尋求共識。事實上,美國內部政經待解決問題多,無疑現任總統拜登為爭取連任,美股表現多不太差,另息口有機會明年中見頂回落,以避免經濟硬着陸。
另一方面,中國樓市泡沫爆破問題有望逐步化解,寄望目前維穩措施奏效。回顧今年初疫後復常進程令人失望,加上美國加大對華金融科技投資限制,引發資金流走,港股也失血過多而表現乏力,恢復信心需時,期待最壞日子過去,目前港股市盈率9倍及股息率約4厘,具一定抗跌力。內地能否出現利好催化劑,將是決定明年港股的主要因素。
科企靠穩各覓新出路
上周三港股大成交抽高逾680點,其後受阿里巴巴(09988)擱置分拆業務及大股東部署減持消息拖累而回調,正好一如筆者近月有關港股橫行構築平台的預測。恒指在16800至18200點區間炒上落,在17000點附近較值博可收集,因早前每次跌破17000點後成交即縮減,代表拋售壓力降;50天線(現為17619點)為上落穿插的軸心。短期市況依然反覆不定,上周恒指出現的上升裂口已回補,但形成的下跌裂口待補,連同早前提出10天線持續企在20天線之上,並有挑戰50天線等利好訊號,均代表後市以反覆靠穩為主,扭轉年中以來一頂低於一頂、一底低於一底的下行趨勢。
港股早已炒股不炒市,恒生科技指數近月多番企上250天線(現為4063點),10天線上周升越50天線出現「黃金交叉」,整體表現略勝恒指,不過維持波幅較大的行業特色,尤其受中美科技戰影響。無論如何,未來科指才是反映新經濟增長的指標,隨着美息明年見頂,這利率敏感板塊有望出現新一輪回升期。
冬季擇機部署電力股
留意恒指、科指在過去一段日子明顯與美國10年期債息有反向關係,科企成敗取決於能否捕捉市場未來變化,往往是先行者成大贏家呢!
2023年快將結束,大市續橫行機會較大,預期恒指高低波幅約1500點,選股有一定難度。早前指出一批踏入第四季後受追捧的板塊及股份,可趁每次調整收集,因大部分強勢股多有粉飾櫥窗活動,年結前預料回升。上周亦提出部分弱勢板塊及股份在年內嚴重超賣,可留意若干受惠季節性因素或政策扶持,年底前有機會炒上。且談談近期有異動的弱勢板塊,例如由於冬季對電力需求殷切,煤電股及新能源股如華電國際(1071.HK)與華能電力(0902.HK)可留意,龍源電力(0916.HK)則受惠中國加強環保的承諾。
各大科網新經濟股季度業績不差,符合本欄早前預期。科企的監管改革大致告一段落後,依賴自身營運能力應對競爭挑戰,京東集團(9618.HK)透過大量補貼以力保市佔率,但利潤增長因而倒退。近日阿里巴巴修訂其分拆業務大計,以應對美國加大晶片出口限制造成的影響,由於估值偏低,放緩分拆並非下策,特別是年內領導層更替;創辦人馬雲基金部署減持帶來短期壓力,而馬雲早已脫離團隊,難有新建樹,最終擺脫馬雲陰影未必是壞事。阿里繼續順應大趨勢,投資發展人工智能,最終以執行力定輸贏。
中資券商股可留意
過去10年崛起的ATMX進入轉型期,目前較為市場受落的小米(1810.HK),以產銷手機起家,到即將加入新能源汽車行列,成敗有待觀察。內地其他涉及人工智能的發展,正受美國的打壓,內地作為全球最積極把新科技融入生活的國家,目前中美的科技博弈,或將迎來人工智能化時代的高速發展。
至於中資券商股,中央鼓勵做大做強,以減低外資券商淡出的影響,保持中國利用股市作融資渠道,減低中央財政壓力,中小型券商有機會重組整合,中國銀河(6881.HK)、國聯證券(1456.HK)、中信建投証券(6066.HK)等可留意。
強勢股往往派高息及收益穩定,滙控(0005.HK)、中海油(0883.HK)、中移動(0941.HK)、聯想(0992.HK)、理想汽車(2015.HK)、網易(9999.HK),以及一批生物科技醫藥股,有伺機收集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