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股論策】港股築底橫行 區間炒作值博

【談股論策】港股築底橫行 區間炒作值博

正值金管局舉辦第二屆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就疫後中港最新金融經濟現況,加強與外資溝通;月內中美將舉行新一輪「習拜會」,以及短期內「國家隊」續入市吸納內銀股,最新亦有全國社保基金看好內地股票的長期配置價值。較有利中港股市的,則是強美元及美債息高企情況逆轉,加上內地正落實「萬億發債」穩經濟,因上月連串最新經濟數據放緩,有必要打強心針,低殘的港股有望在月內反彈,符合筆者早前預料第四季港股不太冷,當然大氣候存在不確定性,只可形成築底平台。

估值不高 上望18800

隨着令人困擾的10月份過去,上周提出港股難重現去年同期恒指在14597點見底,累積逾萬點跌幅後,展開為期3個多月的反彈浪,到今年初見22700點高位,之後才回落約6000點。然而,近年港股年波幅較大,成功掌握在高低點入市沽揸,回報率絕不低於市場一片唱好的美股升浪。當然,在沒有水晶球預知後市走勢下,這想法屬不切實際,卻帶出股票有其基本合理估值,過分超買的追捧,最終因估值太高而下跌;同樣備受拋售而估值低殘者,亦有反彈動力,利好利淡因素都可為投資者帶來回報。

從技走勢看,恒指在年初見高位後,至10月低位,下跌約5800點,如能確定可在筆者上周提出在16500至18200點成功橫行築底,從低位反彈跌幅的三成,亦可見18600點;反彈黃金比率0.5的話,更可達19700點阻力區,看似具一定值博率,只要嚴守近周在16500至16800點的支持位作止蝕即可。

目前恒指不少技術指標略有改善,但缺乏突破訊號,10天、20天、50天線已相繼升穿,正等待10天線能否迅速升越20天及50天線,發出利好訊號。筆者慣用的RSI有望上試68水平,自8月份多次觸底已呈現輕微背馳偏好走勢,為後市構成較堅實的橫行築台作準備。

留意恒指50天與100天線,以及100天線跟250天線,皆各約有700點差距,在大市交投量一般、「乾升乾跌」下,具一定反彈炒作空間呢!上述技術分析顯示港股築橫行區機會增加不少,好友可視18200至18800點為中短期上望目標,也是候機獲利回吐的理想區間吧!年初至今形成的下行通道阻力位,在250天線壓力大難突破。

可投機買科指及衍生工具

港股目前看似進入築底反彈市,自今年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為確保經濟維持平穩增長,避免因第二季疫後復常步伐失速而全方位放緩,而緊接的金融、消費、內房及基建投放措施,連環拳浪接浪,部分市場人士卻認為力度不足,忽略了中央決心不搞「大水漫灌」的意向。除了關注外圍高息抗通脹,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拖累出口,內部樓市泡沫爆破,以及近年抗疫拖累內需表現,絕非大規模方案便可馬上解決。

人民幣滙率大跌等後遺症更難應付,只能推出以時間換空間的中短線維穩措施,力保市場信心。事實上,日本經歷資產泡沫爆破及日圓轉弱後,要經過長達30年的迷失期,中國這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處境更複雜,如何穩定內部龐大經濟結構、對外開發更多市場,可視為全球新布局的新時代,難再以舊思維「大水漫灌」方式來追求短暫喜悅,並且忽略中長線發展的惡果。

當前困局對股債投資並非理想時刻,令中港股市不易有突破空間,卻不時有維穩訊息引發的反彈,市場正合理地期待年底前不少中央重大會議將陸續有好消息,而近兩年歐美資金流走,可減低其沽壓的影響力,有利中央爭取相對平穩的投資格局呢!

至於投資者如何善用短線回升市況圖利,一方面應為早前沽空的配置作回補,等待另一次跌浪再作部署;另一方面選擇板塊及個股,一旦確認反彈勢頭,最大升幅正好是來自沽空較大的一族,市場一片唱淡科網平台經濟股,可能有較大短線補倉活動,投機者可以買入科指及相關衍生工具短炒。

此外,早前受惠高息的股份,在市場資金有限下,反成為短線沽售換馬對象,包括電訊及石油股,當然這屬短線操作,趁回調又可作中線吸納,因為通脹及美息料仍會維持一段較長時間。

留意阿里及超跌工業股

相反,近月備受追捧的生物科技及醫藥板塊,持續受惠息口短線回落。不少中資股亦有望受惠內地扶持措施,除了獲「國家隊」垂青的內銀,早前受惠投資市場表現欠佳的內險股,亦具反彈藉口。至於「雙11」臨近,平台股曾不升反跌,反映行業競爭擴大帶來疑慮,個別股份如阿里巴巴(09988)已具一定值博率;不少超跌的工業股亦有炒作價值。

當然,上述筆者提及的主題多屬短線炒作為主,屬一次因時制宜的投機部署,未到中長線配置的時機。今明兩年投資市場或有大逆轉趨向,特別是高息周期何時見頂,令存款的資金重新回流股市,甚至炒作減息下的債券,現在仍言之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