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青碼頭四地做多層式物流 政府推行動綱領 提24項建議
去年《施政報告》提出制定的《現代物流發展行動綱領》昨天出爐,因應物流業短中長期發展需要,提出八大策略及24項建議行動,當中包括在物流用地方面,計劃明年至2027年間,定期推出葵青區貨櫃碼頭周邊的4幅共約19公頃用地,供業界發展多層式物流設施;長遠則在北部都會區新發展區預留土地建設現代物流圈,首階段以洪水橋厦村約37公頃用地作試點,預計2025年公布研究結果;同時,會繼續就多層式現代物流中心進行可行性研究。
北都預留位置 厦村37公頃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表示,會持續觀察物流業發展情況,未來安排在新發展區、尤其在北都推出物流用地;葵青碼頭方面,發展局短期內會就多層式物流設施進行招標,目前正在討論招標條款,包括把租金定在中小企可負擔的水平,以及擬把30%面積用於收納部分棕地作業的申請。
林世雄強調,不同物流產品有不同需要,不必把物流用地集中在同一位置,而北都有地利優勢,靠近過境口岸方便跨境運輸,建設物流圈有助可持續發展,並可與金融及保險等相關專業服務相輔相成,形成「群聚效應」,符合物流業不同的特性及功能;洪水橋厦村作為新型服務業樞紐,對葵青碼頭而言也有相輔相成角色;首階段37公頃試點是最大的預留用地,今年啟動規劃研究,包括適合哪類物流活動,後續再研究其他地區如新田及新界北新市鎮等。
他續稱,葵青碼頭定位上是發展為高增值高端現代物流中心,增加19公頃用地有助發揮港口功能,盡量增強競爭力,目前跨境航運發達,不可輕易搬遷碼頭;當局將於年底發表《海運及港口發展策略行動綱領》。
恒常化第三方供應商資助
此外,今年內會優化及恒常化「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資助先導計劃」,亦會透過培訓基金提供現代及智慧物流相關培訓和具認證資格的課程,推動行業數碼化。其他行動包括協助業界與其他大灣區城市合作制定高價值貨品的物流服務管理標準和指引,以及積極開拓東盟、中東及「一帶一路」國家的新市場等。
物流業人手方面,根據估算,預期2023年至2026年總人力需求增加,每年需要多6500名人手,主要欠缺文員及操作級別人員,會透過加強培訓和數碼化等減省這類人力需求,而增加自動化下,科技等方面的專才會增加。政府將在明年起加強宣傳推廣,吸引年輕人入行,亦會透過不同計劃及大型會議,以建立物流業專業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