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續徵歐盟薯粉懲罰關稅 回擊新能源車遭反補貼調查
歐盟周三指控中國對電動車提供巨額補貼,中國商務部昨隨即作出反制,宣布對歐盟進口中國的馬鈴薯澱粉繼續徵收反補貼稅。瑞銀分析認為,中國電動車股因反補貼調查事件而出現任何股價調整,都是買入機會。
歐盟擬向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以檢視是否有需要施加懲罰性關稅。市傳歐盟或考慮把中國製電動車的進口關稅,由現時的10%大增至近27.5%,亦即與美國對中國製電動車所徵收的關稅水平看齊。不僅如此,美國車企特斯拉(Tesla)在中國生產的電動車,相信亦不能幸免受加徵關稅影響。
比亞迪零跑齊受壓
事件拖累部分本港上市新能源車股受壓,比亞迪(1211.HK)及零跑(9863.HK)昨挫逾1%。
歐盟宣布反補貼調查後,中國隨即作出反擊,商務部宣布將自9月16日起,繼續對歐盟原產進口的馬鈴薯澱粉徵收反補貼稅,為期5年。商務部稱,倘若終止反補貼措施,歐盟可能會繼續或再度提供補貼,對中國馬鈴薯澱粉產業造成損害。
中國商務部昨在記者會上回應歐盟指控中國補貼電動車一事時,指歐盟是以「公平競爭」為名,行保護自身產業之實,是赤裸裸的保護主義行為。商務部認為,這將嚴重擾亂和扭曲包括歐盟在內的全球汽車產業供應鏈,並對中歐經貿關係產生負面影響。中方將密切關注歐方的保護主義傾向和後續行動,堅定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昨亦發文指出,中國對新能源車的補貼去年底已完全退出,中國亦要求地方在2018年底開始不能對新能源車給予補貼。中國出口歐洲的國產車價格,普遍較國內同款幾乎翻倍。
瑞銀:股價走弱是買貨良機
崔東樹強調,他個人堅決反對歐盟對中國新能源車出口的評價,認為中國新能源車不是因為獲得巨額國家補貼而具競爭力,而是因為在充分市場競爭下,中國產業鏈競爭力強,「這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強大後的必然伴生現象」。
瑞銀也持相近看法,認為中國電動車在歐洲所以具有價格優勢,很大程度並非補貼所致,而是由於中國電動車的確具有競爭力。該行認為,事件觸發的任何電動車股股價走弱都是買入機會。惟該行預期,投資者傾向等待中國車企提供更多詳情及說明,才會作出結論。瑞銀又指出,歐盟最終調查結果無論是決定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進口關稅,抑或完全對華撤去上述關稅,都有助加快部分中國領先車企在歐洲落地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