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生成式AI市場快超2000億 麥格理:美晶片禁令限制發展
生成式人工智能近期炙手可熱,麥格理估算其在中國的整體潛在市場規模,於2025年將擴大至逾2000億元人民幣,明年更有望成為內地科網股增長動力。不過,美國對華作出先進晶片制裁,或會限制中國於該領域的發展。
2025前年均複合增長46%
據麥格理預測,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中國的整體潛在市場規模,於2025年或之前可達2070億元人民幣,在2022至2025年間的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有46%。多間中國科企正大力投入相關研發,麥格理資本亞洲數字化轉型研究主管鮑天琛指出,下半年市場焦點會落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實際應用例子及其成本效益。至於下一階段,則是該技術如何得以商業化並轉化為科企增長動力,這亦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明年市場焦點所在,並有助推動相關股份估值未來獲重估。
鮑天琛認為,中國科網公司難以像ChatGPT般透過實行訂閱制達到商業化,因內地並不流行付費訂閱,惟內地科網公司於生成式人工智能業務上可望錄得多元化收入,超越單純的搜尋服務。舉例而言,科網公司可透過生成內容賺取訂閱收入,又或把生成內容融入遊戲及短片等數碼娛樂獲利。同時,相較直接的B2C(Business to Consumer,企業對消費者),她相信B2B2C(Business to Business to Consumer)會是中國生成式人工智能未來可行的盈利模式。透過收購規模較小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公司,各行業可將該技術融入自身業務,包括設立客服聊天機械人、利用人工智能投放廣告等。
各國開始討論如何規範人工智能發展,鮑天琛指中國的取態是支持有關發展,冀藉此與其他國家競爭。她指出,中國政府即使過濾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內容,也無阻該技術商業化,情形與中國一直過濾搜尋引擎內容的做法類近。然而,美國對中國實施先進晶片制裁,料將影響中國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方面的發展。事實上,美國現已禁止中國獲取用於人工智能運算的高端NVIDIA A100晶片,迫使中國企業採用供應有限的A800晶片替代。
氫能未成熟 短期難商業化
另一邊廂,隨着俄烏戰爭引發歐洲能源危機,麥格理資本亞洲能源轉型和材料研究主管苗華鑫分析,能源行業大趨勢已由原來僅着重能源轉型,擴大至關注能源短缺問題,有關趨勢未來數年料持續。他說,氫能發展仍處早期階段,未能提供長期穩定與安全的供應,且成本仍高昂,需要上游化石燃料公司進行資本投資以作產能優化。由於仍需技術突破,他預期氫能最少在2025年或之前都未能取得商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