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9月科大校園試用e-HKD

滙豐9月科大校園試用e-HKD

金管局上周宣布啟動「數碼港元(e-HKD)」先導計劃,滙豐亦參與其中,並將就兩個使用案例作測試;其中,該行與科技大學合作,9月開始在校園內作e-HKD全面支付測試。

滙豐銀行香港區數字化總監博揚(Bojan Obradovic)表示,該行擬設計一個e-HKD prototype(樣辦)的數碼代幣及相應錢包,支援逾百名學生和員工在校園內的商戶消費,期望收集到用戶體驗及防詐騙等經驗和數據,11月再增加試用人數、商戶和場景,以擴大支付範圍,之後再作檢討並推進至另一個試用場景。

藉設計樣辦收集支付數據

捲動即可繼續查看內容
廣告

由於e-HKD具備可編程特點,能設定在指定條件下才支付到賬,博揚認為,善用新模式將提升支付效率,有助減低商戶營運成本。

科大商學院副院長(本科課程)黃昊說,揀選校園商店的名單已進入最後階段,有信心在9月正式開始支付測試,不會限制學生和員工只使用e-HKD錢包,但提供一些獎勵(incentives)吸引參加者使用。換言之,滙豐整個支付設計,需具一定競爭力才能吸引消費者採用,以取得足夠數據。

今次滙豐和科大合作,滙豐已定下3個假設(hypothesis)。第一,藉此機會研究能否利用e-HKD更有效堵截潛在詐騙,因為在指定條件(conditioned)情景下始能進行支付,確保消費者在收取服務和產品後才轉賬,也有效防止如律師行不誠實挪用客戶按揭款項等事件。

第二,透過e-HKD及相關技術,可望協助商戶以低成本推出優惠和獎賞計劃,例如符合指定條件的消費項目、在限時內才可有特定優惠,未來或應用到政府具針對性的資助和補貼發放上。

第三,該行也有意研究把央行數碼貨幣(CBDC)的成功案例,引入零售客戶和商舖的日常應用場景。

聯同恒生Visa研代幣存款

博揚稱,全面支付測試暫不會用金管局沙盒,而完成9月的測試後,滙豐將收集意見並作相應調整,11月擴大測試範圍,隨後聯同另外兩個合作方恒生和Visa研究另一使用案例、即代幣化存款(tokenised deposits),屆時可能邀請科大師生和員工測試應用。

滙豐期望先導計劃取得一定經驗,日後檢討測試場景是否值得帶到真實應用,同時要考慮當中涉及的成本是否合理。博揚相信,所有測試完成後,滙豐可取得更多有用經驗和數據,向金管局提交適合香港e-HKD發展方向的意見。

黃昊亦表示,科大會收集更多數據,以量化使用e-HKD對商戶營運成本的影響,然後再推進下一步研究。

博揚提到,當技術發展成熟,不排除日後會把e-HKD錢包功能加入現時的支付工具如PayMe之內,但整個研究過程需時以年計,明年會有更多活動,暫難以判斷應否分開錢包使用。

金管局表明,至今尚未決定會否或何時推出e-HKD,博揚指出,是次與科大合作,研發和建立系統等成本均由滙豐負責,項目所需資金在合理範圍之內,即使測試過後,當局最終決定不推出e-HKD,亦相信有關的心力和金錢不會白費,有信心先導計劃可助社會尋找更多創新的商業模式。

採訪、撰文:董曉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