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料亞洲G3貨幣債發行續低迷 中美幣策背馳 孳息差距擴闊
美國加息周期未完,市場估計聯儲局11月份很大機會再加息一次,相反,內地則持續「放水」減息,亞洲區G3貨幣(美元、歐羅及日圓)債券市場的「復常」之路依然崎嶇。渣打大中華及北亞區債務資本市場主管嚴守敬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即使明年上旬美國一如外界預期減息,但美息仍會在偏高水平維持一段時間,鑑於中美孳息率差異顯著,不認為明年上半年區內G3貨幣債市會回復動力。
年初至今整體發行量跌27%
以發行量計,美元債是亞洲區內G3貨幣債券的支柱,故美元債發行接近停頓對市場生態造成嚴峻挑戰。彭博數據顯示,2023年至今亞洲(日本除外)G3貨幣債券發行量為1039.2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跌26.7%。
嚴守敬估計,全年區內G3貨幣發債量跌幅與年初至今的情況相若;市場逆境下,慶幸點心債(在港發行的離岸人民幣計價債券)發行量按年增加,主要是相對港元及美元,人民幣債券屬三者中發行成本最低的選項,相信點心債發行量明年會繼續上升,「算是令到杯茶(區內債務資本市場生意)冇咁苦,但不代表可以變番甜(因為點心債規模始終難與美元債比擬)。」
據彭博資料,年初至今離岸人民幣債券總發行額約2671.51億元人民幣,超越去年全年總發行額2565.33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幅達48.1%。
除點心債發行令人稍感「安慰」外,嚴守敬指出,雖然美元債公開發售活動減少,但今年以私人配售方式進行的美元或其他幣種發債機會增多;同時因應滙率及利率異常波動的特殊市況,促成銀行有更多業務空間,透過各類掉期安排(如浮息對定息、人民幣對港元等),為發行人及投資者締造雙贏套利交易。
點心債成本較平帶動需求
嚴守敬今年初接受訪問時曾提到,基於市場預期美息快將見頂,寄望今年亞洲G3貨幣債券發行量,縱未能返回前年的3450億美元歷史高位,整體上仍能超越去年表現,現在看來事與願違。
目前美國國庫券孳息曲線倒掛(短息高於長息),10年期孳息率報4.3厘,他舉例,發行美元債成本以同年期國庫券孳息率加上信貸息差計,息率高達4厘多至逾5厘水平,相比中資企業或機構選擇境內發人民幣債券,「息率差別講緊兩三厘」,故即使美國明年上半年減息,發美元債的誘因仍然欠奉,除非聯儲局可以清晰傳遞「加息見頂」訊號,10年期國庫債券孳息率或者毋須等到明年3、4月減息時才開始回落,帶動中美息差明顯收窄,境外美元債發行方會重拾動力。
近年人民幣走貶,點心債發行量反而上升,嚴守敬形容情況罕見,與以往「滙強發債多」的現象有別。他相信,隨着人民幣在國際貿易結算的使用愈趨普及,境外留存及持有的人民幣增加,對人幣債券的需求會更大。
另邊廂,無論是擁有人民幣現金流或收益的企業,基於人民幣低息令發行成本便宜,又或如跨國企業在掉期安排後,相較美元或本幣發債「更抵」,從這些角度考慮,均對點心債的發行有實質支持。
難關未過 冀明下半年現轉機
以今年所見,嚴守敬稱特區政府兩度發行人民幣綠色債,規模較前年增多,按揭證券公司剛發行的社會責任債券,亦包括50億元人民幣點心債,加上財政部、內地省市政府、中資金融機構及券商,以至本地企業如太古地產(01972)也涉足點心債,反映本港離岸人幣債市發展模式愈見豐富。
總括而言,嚴守敬認為若美元債發行量不能恢復,「大家都會好辛苦,因為唔夠生意養活成個債務資本市場」,因此最希望美元債市能盡快復常,冀明年下半年出現轉機。
採訪、撰文:劉美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