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華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

歐盟對華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

歐盟指控中國對電動車提供大規模補貼,扭曲歐盟市場,揚言要對來自中國的進口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以檢視是否有需要施加懲罰性關稅,藉此保護歐盟車企。不過,有分析認為,考慮到中國可能採取反制措施,歐盟的行動或會較為審慎。

德國慕尼黑車展於剛過去的周日(10日)閉幕,中國車企成為焦點。有逾50間中國企業參展,較去年大增一倍,當中包括比亞迪(1211.HK)、零跑(9863.HK)及小鵬(9868.HK)等。惟車展結束後不久,歐盟即指控中國補貼電動車。

13月內完成 評估加關稅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昨在歐洲議會發表年度國情咨文時表示,環球充斥廉價電動車,在巨額國家補貼下,這些電動車價格被人為地壓低。歐洲歡迎競爭,但不是逐底競爭,歐盟將對來自中國的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最長13個月內完成,評估是否需把中國電動車入口關稅由現時的10%作出上調。

消息於本港時間昨午傳出,在港上市汽車股普遍走低,比亞迪及小鵬收市分別挫2.7%及2.5%,吉利(00175)及長汽(02333)跌逾1%,僅零跑升1.1%。

據汽車行業諮詢機構Inovev統計,年初至今歐洲出售的電動車當中,有8%來自中國,較2021年6%及2020年4%為高。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首7個月中國汽車主要出口目的地是俄羅斯,十大出口市場中,只有排第三的比利時及第十的西班牙屬歐盟成員國。不過據穆迪早前一份報告,中國去年已取代德國,成為按出口量計僅次於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汽車出口國,且今年底可望超越日本。

恐中方反制 行動勢審慎

摩根士丹利日前發表報告稱,不少投資者早已預期歐盟很大機會對中國汽車加徵入口關稅。儘管法國一直提倡歐盟應對來自中國的汽車入口採取更嚴格措施,大摩則認為德國政府及歐盟車企取態更具指標性,原因是考慮到中國可能作出反制,歐盟或會較審慎行動。該行指出,中國市場佔據歐盟兩至三成全球汽車銷售,相當於歐盟車企10%至15%的利潤。

法國歐洲事務部長Laurence Boone歡迎歐盟的行動,稱對保護歐盟市場非常重要。德國汽車工業協會則認為,單靠反補貼調查無法解決與歐洲競爭力有關的挑戰,提醒要考慮中國可能作出反制。

歐盟中國商會對歐盟決定表示高度關切和反對,敦促歐方客觀看待中國電動車產業發展,強調中國電動車及上下游產業鏈企業不斷創新,並在激烈的本土市場累積出產業優勢,為消費者提供高端、性價比高、可滿足不同範圍需求的電動車,受全球消費者包括歐洲民眾歡迎,不是憑藉巨額補貼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