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點評】阿里失去「兩朵雲」

【新聞點評】阿里失去「兩朵雲」

獲已故領導人毛澤東高度評價、作品最近被本港教育局人員促下架的作家魯迅曾寫過:「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阿里巴巴(09988)小股東則慨嘆:「阿里沒了兩朵雲,一朵是馬雲,另一朵是阿里雲。」話說阿里上周四公布首季多賺38%,勝於市場預期,該公司同時宣布擬把旗下阿里雲業務分拆上市。這兩宗消息原本皆視為利好,豈料阿里翌日股價不升反跌,急挫逾6%。箇中原因,要回到上文提及的句子──當阿里沒了馬雲和阿里雲,還剩下什麼?

話說阿里在3月28日公布「1+6+N」重組方案,並形容為「公司史上最重大改革」,筆者當時寫過〈阿里「分封諸侯」保平安〉一文,指阿里此番重組的其中一個考慮,相信是在集團內部進行分散權力,令實控人不能再直接指揮電商、物流、雲計算、娛樂、金融、人工智能、大數據等諸多業務,藉以降低當局對該巨擘「富可敵國」之憂慮。

季績勝預期 股價竟「跌凸」

捲動即可繼續查看內容
廣告

恰逢阿里在3月底公布大事執整前夕,該公司創辦人馬雲神隱兩年後再度在內地高調露面,結合「重振民企信心」主旋律,不少投資者認為阿里這次改革,象徵該巨企跟當局「傾掂數」,重組之後將重新獲得大展拳腳空間。因此,阿里股價隨即顯著反彈,短短兩個交易日飆漲20%,由84元升至101元。

可惜阿里股價強勢未能持續,自4月開始隨港股市勢逐步回落,上周五更在一日內瀉逾6%,收報82.45元,意味着宣布重組以來的升幅又告蒸發兼「跌凸」。弔詭的是,阿里上周四收市後公布首季業績,按年多賺38%,遠勝預期;該公司同時宣布,將以分派形式把旗下雲智能業務分拆上市。這兩宗消息原本都被視為利好,豈料阿里翌日股價反而急插水。

雲業務股權全分派惹擔憂

值得留意,根據阿里3月底公布的「1+6+N」改革方案,該巨擘將把旗下六大業務重組為6家子公司,但集團主席張勇親自兼任「雲業務」子公司CEO,反映阿里對該業務最為看重。事實上,近年炙手可熱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概念皆離不開「雲」,所以cloud computing相關公司在美國股市也備受追捧。例如市值達1.2萬億美元的電商霸主Amazon,目前接近90%利潤乃來自AWS雲業務。

同樣道理,隨着中國電商市場飽和,雲業務亦被很多投資者視為阿里巴巴「最值錢」資產。據IDC統計,阿里雲今年首季在內地雲市場佔有率為31.9%,按年下降4.8個百分點,仍屬中國第一大雲服務供應商,但正被中移動(00941)、中電信(00728)等國營電訊商猛力追趕。

據阿里上周四公布,將把雲業務子公司全部權益分派予股東,阿里不再持有雲業務任何股權,此「分拆」力度遠比預期大。市場原本猜測,阿里只會把約25%雲業務出讓,引入新股東及戰略投資者,而集團仍將持有這隻「金母雞」大部分權益;估不到該集團把「整隻雞」全數派給股東,自己「一股不留」。

理論上,現時的阿里小股東將按比例獲派雲業務股權,實際權益毫無變化,只不過對雲業務由間接持有變成直接持有。問題在於,正如張勇上周四明言,完成分拆後,雲業務「在股權和公司治理上形成一家與阿里集團完全獨立的新公司」,意味阿里對雲業務不再具有經濟權益、協同效益及管理權,後者某程度上需要「自生自滅」。

阿里小股東主要有兩大憂慮,首先是雲業務「完全獨立」之後,該業務的管理效益及發展前景會否受損?其次,阿里失去了這項「最值錢」業務全部股權,日後增長動力來自何方?暫時而言,阿里管理層未能解答這兩大疑慮,難怪該公司股價「先跌為敬」。

馬雲影響力進一步削弱

另亦值得留意,馬雲自從2019年卸任阿里董事會主席職務,主要透過「合夥人制度」(他作為「永久合夥人」)維持對阿里的影響力。但在分拆雲業務之後,該業務成為一家獨立公司,不再受「阿里合夥人」指揮,象徵馬雲對整個阿里帝國的影響力進一步減弱(尤其是本地電商、國際電商、文娛、本地生活、菜鳥等其他業務日後可能按同樣方式「完全獨立」)。

阿里內部流傳一個段子(笑話),話說時任首席架構師王堅(後升任CTO)在2009年游說馬雲進軍雲業務,由於投資額多達數百億元人民幣,馬雲相當猶豫,於是去請教「大師」,後者斷言「你叫馬雲,你不投雲(業務),祖宗不容」。講笑歸講笑,事實證明馬雲和王堅當年拍板發展雲業務絕對正確。可是阿里現在失去「兩朵雲」,未來前景蒙上陰霾,恐怕輪到小股東們「頭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