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點評】一蚊一隻羊

【新聞點評】一蚊一隻羊

本港消費市道不振,早前再有食肆推出「一蚊一隻雞」優惠招徠,「茶錢」當然另計。不過在澳洲,近日卻上演貨真價實的「一蚊一隻羊」盛況,不少牧場割喉式散貨,每隻羊象徵式標價1澳元,想買幾多隻都得。此乃關乎在氣候變遷下,澳洲政府基於人道考慮,為防止「熱死羊」,決定禁止農戶向中東出口活羊,引致當地爆發「羊災」。同羊唔同命,中國憑着「一帶一路」優勢,有機會以超筍價享受「全羊宴」,成為最大贏家。

澳洲羊夏季禁海路出口

話說澳洲向來是活羊出口大國,其最大客戶則屬中東國家(伊斯蘭教徒不食豬肉,對羊肉需求特別高)。但2018年發生一宗「熱死羊」慘劇,由於全球暖化,夏季天氣愈來愈熱,當時一艘由澳洲開往中東的「運羊船」,多達2400隻羊在途中活活熱死,惹起動物福利團體關注。

在大批團體壓力下,澳洲政府自2020年起禁止在夏季(每年6月1日至9月14日)經海路出口活羊。這導致該國每年活羊出口量由高峰期多達650萬隻,到2022年銳減至不足50萬隻。工黨黨魁阿爾巴內塞去年成為澳洲新任總理,他更擬把禁令擴展至全年,恐將令出口量「清零」。

或曰,即使不能向中東出口活羊,那何不仿效內地家禽供港,改為輸出「冰鮮羊」?可是,在伊斯蘭教義下,宰殺牲畜時須先禱告及進行一系列儀式,然後其肉類才可供教徒安心食用。再者,中東國家有不少傳統節日都需要現宰活羊獻祭,故當地對活羊的需求並非「急凍羊肉」能輕易代替。

飼養成本貴 農戶投降散貨

禍不單行,氣候變遷不但引發2018年「熱死羊」事件、間接促使澳洲政府禁止出口活羊,還導致澳洲近兩年夏季非常乾旱,部分農作物失收,帶動飼料價格上漲。因此,養羊的農戶既面對活羊滯銷、羊價下跌,又承受愈來愈高的飼養成本,蠟燭兩頭燒,虧損日益嚴重。

更甚者,農戶們擔心總理阿爾巴內塞最快明年初「加辣」,全面禁止活羊出口,屆時將令「羊災」變本加厲。難怪部分牧場近日「舉手投降」,以每隻1美元象徵式價格拋售活羊,起碼可節省飼料費。在最壞情況下,「養不起」又「賣不去」的羊恐怕只能人道毀滅。澳洲肉類與畜牧協會(MLA)上周指出,即使並非所有牧場都「躺平式散貨」,但整體情況相當惡劣,10月份成年活羊平均售價僅約22美元(約171港元),較兩年前勁跌達75%。

短期而言,澳洲消費者最能受惠於羊價暴跌。當地兩大超市集團Coles、Woolworths上周分別宣布,把多種羊肉零售價格進一步下調20%至36%,目前售價低至每公斤7澳元(約35港元),居民可以大快朵頤。然而,澳洲現有約8000萬隻羊(已比高峰期減半),以約2600萬人口計算,意味「人均擁有3隻羊」,就算「日日都食羊」,單靠內部消耗始終有限。況且澳洲經濟及就業市場相當依賴畜牧業,羊價低迷難免損害很多人的生計,對經濟帶來連鎖打擊。

華趁低吸納 成最大贏家

長遠來說,最大贏家有可能是中國。一方面,相比起中東人民,中國消費者不太抗拒急凍羊肉,加些枝竹、馬蹄、冬菇用來炮製羊腩煲也很和味。因此,中國8月份從澳洲進口7310噸羊肉製品,按年增加31%,算是「趁低吸納」,已取代中東市場成為澳洲羊最大買家。恰巧阿爾巴內塞上周訪華,跟國家主席習近平、總理李強等領導人會面。他此行乃2016年以來首度再有澳洲總理踏足中國內地,被視為象徵中澳關係「破冰」,除了協助澳洲葡萄酒恢復銷往中國,相信亦有利於澳洲羊肉進一步開拓內地市場。

另一方面,中國本身也是養羊大國(現有接近3億隻羊,比澳洲更多),特別是內蒙古、新疆等地「風吹草低見牛羊」,產量豐盛。隨着中東國家不能再從澳洲進口活羊,中國可望填補這個缺口。早於多年前,中國已跟科威特、約旦等國家簽署活羊供應協議,現在憑着「一帶一路」網絡,銷量有條件更上一層樓。

換言之,中國一方面從澳洲進口「平價羊肉」,同時可把活羊以相對較高價格出口到中東,兩邊受惠,猶如享受「全羊宴」。秋風起,羊肉肥,天文台預計香港本周氣溫降至17度,正適合嘆羊腩煲、煎羊扒,本港超市或許也應從澳洲增加進口羊肉,讓消費者毋須北上深圳,亦能以便宜價錢涮羊肉補一補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