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點評】強積金「填海」吉與凶

【新聞點評】強積金「填海」吉與凶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很多香港打工仔現時一大憂慮,就是每月勤勤懇懇供款的強積金(MPF),在有生之年未必能夠全額取回。事關全港強積金總餘額已超過1.1萬億元,比政府財政儲備(8348億元)更多,有可能惹人覬覦。例如時任勞福局局長羅致光在2021年透露,政府正研究把強積金餘額「強制性轉為公共年金」。及至近日流傳港府委聘的財務顧問建議,為支持「明日大嶼」和「北部都會區」兩壇大計同時開展,可考慮動用MPF填補資金缺口,難免令部分打工仔擔心血汗錢「被填海」,箇中吉凶難料,當局似乎有需要解畫以釋疑慮。

大嶼北都耗資巨 儲備難負擔

話說特區政府正擬推動「明日大嶼」和「北部都會區」兩大發展計劃,總成本可能超過1.5萬億元。小市民簡單一計,以庫房目前約8348億元(截至3月底)財政儲備,加上每年財政赤字超過1000億元,如何能夠同時負擔兩個超級基建項目?

捲動即可繼續查看內容
廣告

針對這些疑問,港府早前聘請了四大會計師行之一的羅兵咸永道(PwC),擔任相關基建項目的財務及經濟首席顧問,研究怎樣為兩大宏圖「撲水」。根據近日從PwC流出的一份PowerPoint簡報文件,該行估算「明日大嶼」建設成本約5660億元,「北部都會區」則將超過1萬億元。

鑑於兩個項目建設時間重疊,港府財政儲備未必能夠負擔,有可能出現資金缺口,PwC提出7項融資方案建議:一、建設─經營─轉讓(BOT)模式;二、鐵路加地產發展(R+P);三、發行債券及綠色金融;四、土地債券;五、代幣化(Tokenisation);六、證券化(Securitisation);七、動用強積金、香港外滙基金及未來基金。

該文件裏不少數據皆屬非公開資料,相信是PwC以政府顧問身份取得,故其「流出」後,備受關注,各界主要聚焦於兩項細節。首先,港府從未具體公布兩個超級願景的估算造價,PwC可能涉間接「官宣」總成本將超過1.5萬億元。其次,文件提到其中一種融資選項為動用強積金,令部分打工仔擔心自己的血汗錢「被填海」。

面對外界嘩然,PwC發表聲明強調,項目造價純屬該行估算,並不代表官方;又稱注意到兩個項目的總規模龐大,相關文件旨在討論不同融資選項。對於坊間有機構「引述了其中一個情景測試結果而妄下結論,指出同時展開兩項工程會構成沉重財政壓力」,PwC認為「實屬斷章取義,沒有實質根據」,該行表示遺憾,並保留法律追究權利。發展局亦作出回應,同樣強調該文件造價數字並非官方估算,「對於有人未經求證而作出斷章取義的評論表示失望」。

「明日大嶼」和「北部都會區」成本巨大乃毋庸置疑,到底是1萬億元、1.5萬億元抑或2萬億元,對於市民都是天文數字,在觀感上其實分別有限(況且發展期超過10年,埋單可能超支)。但不論是哪一個數額,皆非港府現時庫房儲備所能負擔,當局多番表明兩大基建「事在必行」,卻沒怎麼交代「錢從何來」,外界根據「官方委聘機構」(PwC)的文件作出各種猜度,亦屬正常。

截至3月底,全港強積金戶口餘額達到1.108萬億元,比港府財政儲備高出三分之一;若有半數MPF餘額(約5540億元)用於支持「明日大嶼」和「北部都會區」,再加上對外借債融資,相信便足以增補資金缺口。由此看來,難怪PwC會把強積金視為兩壇大計的融資選項之一。不過,該文件並未提及這項建議細節,例如用什麼方式把MPF資金注入兩個項目,以及相關安排屬自願選擇抑或強制性。反過來看,倘純屬供款者自選option,並能提供長遠穩健回報,則拿去「填海」未必是壞事。

正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全港打工仔及僱主經年累月每月供款,MPF總餘額愈滾愈大,適逢港府「在在需財」,這筆巨款被打主意並不出奇。例如時任勞福局局長羅致光在兩年前曾經透露,政府正研究改革強積金機制,其中一個選項是待供款者退休後,強制性把其餘額轉為公共年金。

若違MPF原意 政府須解畫

強積金在2000年推出時,原意為協助打工仔儲錢退休,減少依賴政府福利開支;當時的宣傳強調打工仔向戶口裏供的每一分錢都屬於自己擁有,連同期間增值,待到退休可以一筆過取回。然而觀乎近期事態發展,很多人對於上述承諾愈來愈懷疑,他們擔心自己的血汗錢隨時被強制變成公共年金,甚至淪為「填海金」,難獲「全額歸還」。

在這股漩渦之中,積金局(MPFA)似乎已經成為磨心。該局職責為監督強積金計劃運作,但是現時向強積金「打主意」的力量皆來自外部,MPFA事前甚至可能不知情(例如PwC提出政策建議前,未必有諮詢該局),身為watchdog,對於制定政策權力有限。

與此同時,港府據報擬把強積金每月供款上限由1500元大增至2750元,這意味月薪3萬元以上打工仔每月供款將會大幅增加。香港作為自由經濟社會,MPF的「強制」性質早已存在不少爭議,現在若連MPF餘額的「私有產權」性質也成為疑問,再加上每月供款「加價」,實在難以令打工仔「供得順氣」。針對兩壇基建大計的造價及財務安排,以及到底如何「動用強積金」,當局有必要盡快清晰講解,說好MPF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