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降全年經濟預測 僅增3.2%

政府降全年經濟預測 僅增3.2%

本港經濟面對內憂外患,今年本地消費及對外貿易的復甦速度均較預期差,政府決定下調全年經濟增長預測,考慮到首三季的實際數字及短期前景,全年實質本地生產總值(GDP)增長預測由8月時覆檢的4%至5%,最新向下修訂至3.2%,低於彭博加權平均預測的3.5%。

第三季增長4.1% 遜預期

至於第三季實質GDP按年增長4.1%,按季升0.1%,均與預估數字相同,主要受惠訪港旅遊業和私人消費支出,惟出口仍然受壓,復甦步伐較預期弱。

通脹展望方面,政府稱,經濟繼續恢復,本地營商成本或會面對一些上升壓力,但短期內應持續受控;考慮到首三季的通脹情況及各項因素,今年基本和整體消費物價通脹率的預測,分別由8月時覆檢的2%及2.4%,向下修訂至1.8%及2.2%。

展望明年,政府經濟顧問梁永勝指出,第三季GDP按季增長0.1%,相比第二季(按季跌1.3%)已屬反彈、處於復甦階段,只是力度不及預期大;明年仍視乎外圍因素,鑑於短期繼續面對高利率環境,本地經濟只會緩慢增長。

市民疫後少出街無意使錢

外貿萎縮是經濟復甦力弱主因,進出口連續6季倒退,幸而跌幅已收窄至單位數,第三季整體貨物出口實質下跌8.6%,按季降0.3%,反映外部需求疲弱,包括輸往內地及美國的出口進一步下跌,輸往大部分其他亞洲主要市場的出口錄得不同程度收縮;貨物進口實質跌5.9%。第三季服務輸出擴張23.9%,略低於預估的24%,按季仍挫1.8%;其中,旅遊服務輸出按年漲近9倍,受惠訪港旅客人次持續回升。

內部經濟方面,住戶入息上升及政府推出多項支援措施,私人消費開支在第三季按年實質漲6.3%,惟升幅連續兩季放緩,按季下滑0.8%。政府消費開支連續兩季縮減,按年跌幅由9.8%收窄至4.5%,按季則增1.7%。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整體投資開支)在去年低基數下反彈18.4%,較預估多0.2個百分點。

梁永勝稱,訪港遊客已恢復得不錯,面對港元兌人民幣升值,內地旅客來港消費「貴咗」,而且接待能力仍在逐步復甦階段,這環境下第三季旅遊服務輸出仍可回復至2018年同季的53%,已屬不錯;市民經歷疫情後「慣咗唔出街」,要性價比高的消費才願意埋單,而勞工市場有改善,「錢係有,但冇乜意欲使錢。」

受累外部需求弱 消費模式變

談及下調全年實質GDP增長預測的主因,梁永勝解釋,外圍環境及地緣政治緊張,先進經濟體繼續加息,外部需求較弱,除直接影響本港出口表現,也對本地消費氣氛造成影響,加上疫後市民消費模式和要求略有改變,商戶尚待適應,多項因素影響下,第三季GDP雖增4.1%,仍較預期差。

談到前景方面,他續說美國聯儲局表明有需要時將毫不猶疑加息,面對通脹、美國債務水平及量化緊縮政策,高利率對香港出口、消費和投資市場都有影響;相信第四季經濟整體仍穩定,會有增長,惟仍較最初的預期有別,因此下調全年經濟增長預測。

大新銀行經濟研究及投資策略部預測,第四季經濟增長4.5%,全年預料增3.2%。該行認為,外需方面,環球經濟前景不明朗及內地經濟能否重拾動力,是本港未來數季的主要挑戰。然而,主要央行緊縮貨幣政策接近尾聲,加上內地推出多項措施刺激經濟,或可推動外需逐步改善;政府多項谷消費活動的成效有待顯現,同時資產市場表現仍疲弱,市民短期內對消費可能保持審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