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上季經調整利潤飆1.47倍 毛利率21%新高 存貨額10季最低
小米(01810)次季盈利顯著改善,經調整淨利潤錄得51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1.47倍,按季升59%,勝預期。收入尚未止跌,較去年同期下滑4%至674億元。集團毛利率創新高,按年提升4.2個百分點至21%。
庫存方面,上季整體存貨金額下降34%至385億元,為10個季度以來最低水位。
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表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仍未走出低迷,今年下半年市場跌幅預計有所收窄,料改善至單位數,不過消費電子市場弱復甦趨勢可能持續。
收入續減 智能手機出貨少16%
雖然外部環境具挑戰,談及小米經營業績改善的原因,盧偉冰認為主要歸功於「內因」,去年公司調整經營戰略,着重穩健經營和規模與利潤並重,同時高端化戰略帶動毛利率提升。
上季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按年減少16%,降至3290萬部,拖累分部收入下滑13%至366億元。不過,平均售價有所增加,按年升2.8%至1112.2元。小米在內地實行高端化戰略,帶動其中國大陸地區手機平均售價按年提高24%。小米智能手機的毛利率達到13.3%,同樣創下新高。
市場盛傳華為將重返5G手機市場,令外界擔憂小米面臨的競爭加劇。盧偉冰說,競爭多年來一直存在,中國市場尤其激烈,關鍵是自身能力的建設,「今年接下來我們還有幾場仗,打完後,大家會愈發相信小米的能力已經發生巨大的變化。」
小米上季IoT(物聯網)與生活消費產品收入為223億元,按年增加12%;毛利率提升3.3個百分點至17.6%。季內智能大家電業務收入加速增長至70%以上,空調和冰箱產品出貨量均創下歷史新高。互聯網服務收入按年提高6.8%至74億元,主要受廣告業務拉動。
造車進展「超越預期」
至於備受關注的造車進展,盧偉冰證實此前與董事長雷軍赴新疆參與小米汽車的路測。他形容電動車業務進展「非常順利」、「超越預期」,維持電動車明年上半年量產的目標不變。今年第二季,小米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費用為14億元。
研發方面,上季支出達46億元,按年增長21%。截至6月底,小米研發人員數目約1.68萬人,佔員工總數近52%。集團目前AI(人工智能)領域相關人員超過3000人,在自研大模型上公司將聚焦輕量化、本地部署。
綜合今年上半年,小米收入較去年同期下滑12%至1268億元,而經調整經利潤則增長七成至8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