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爭議事件】運動員「水中血戰」:當奧運受到政治衝擊

布達佩斯的動亂被蘇聯軍隊殘酷鎮壓的數星期後,匈牙利和蘇聯的衝突在墨爾本奧運會兩國之間的水球賽事中上演。

皮埃爾·德·顧拜旦男爵 (Baron Pierre de Coubertin) 深信,體育能夠「為各國人民之間建立友好關係」,並將現代奧運會視為促進和平國際關係的手段。但在奧運會的悠久歷史中,體育比賽卻剛巧相反,經常成為緊張地緣政治局勢的接力賽。

描述:被瓦連金·普洛科諾夫 (Valentin Prokopov) 痛擊後,匈牙利球員扎多爾·埃爾溫 (Ervin Zador) 的眉毛上方大量流血。 (Bettmann / Getty Images)
描述:被瓦連金·普洛科諾夫 (Valentin Prokopov) 痛擊後,匈牙利球員扎多爾·埃爾溫 (Ervin Zador) 的眉毛上方大量流血。 (Bettmann / Getty Images)

1956 年匈牙利對蘇聯的水球賽事,很遺憾地成為歷史上的「水中血戰」。無可否認,這是奧運會遭政治衝擊,基本價值被顛覆的其中一個最觸目例子。

1956 年,布達佩斯的起義

要了解 1956 年 12 月 6 日在墨爾本奧林匹克游泳池中激起的衝突,便要回顧當時歐洲的環境。匈牙利受蘇聯控制長達七年,直至 1956 年秋天,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爆發了對抗統治勢力的群眾動亂。

11 月初,當總理納吉·伊姆雷 (Prime Minister Imre Nagy) 宣布匈牙利希望退出《華沙條約》時,學生抗議開始演變成動亂,而《華沙條約》是一年前由東歐八個共產主義國家組成的軍事聯盟。蘇聯立即作出反應,於 11 月 4 日在匈牙利部署了一支龐大的紅軍鎮壓動亂。

襲擊Ervin Zador的蘇聯運動員Calentine Prokopov。(Getty Images)
襲擊Ervin Zador的蘇聯運動員Calentine Prokopov。(Getty Images) (Bettmann via Getty Images)

夏季奧運會...在秋季舉行

夏季奧運會於 1956 年 11 月 22 日揭幕,就在這場導致數千名匈牙利人傷亡的血腥鎮壓之後,這亦是首個在秋季舉辦的夏季奧運會。那年,墨爾本是第一個舉辦奧運會的南半球城市,而舉辦日期通常會隨季節調整,以確保賽事在最有利的天氣情況下進行。

可是,澳洲和歐洲的地理距離不足以緩解匈牙利和蘇聯球員之間的緊張關係,而當地公眾於開幕禮上站在馬扎爾人一邊,令這緊張局勢加劇。這個局勢最終在水球錦標賽中爆發,而這項運動對兩國都非常重要。

大熱的匈牙利遇上努力爭勝的蘇聯

匈牙利水球隊曾經在奧運會和歐洲衛冕冠軍,是奪冠的大熱門。如他們未能奪得金牌,將會非常失望。另一邊廂,充滿野心的蘇聯隊在過去幾年非常努力,成為這項運動的強大競爭者,他們甚至前往匈牙利訓練,從當地的訓練方法獲取靈感。

兩國打成平手,最終在半準決賽中對決,但在所有球員的腦海中,地緣政治的緊張掩蓋了體育比賽的真締。「比賽一開始,觀眾已感覺到球員緊張、脾氣暴躁且報復心強,期間不斷散播冷落和侮辱的氣氛,而非專注於射門和傳球。」正如記者 Benoît Heimermann 在 L'Equipe and the Olympic Museum of Lausanne 出版的《The Olympic Games, from Athens to Athens》一書中提及。

更多【奧運.爭議事件】文章:

預計到結果的比賽,在電光火石間進行

即使比賽氣氛由始至終都十分激烈,但結果從來都無庸置疑。很快,在澳洲公眾的熱烈支持下,匈牙利隊取得優勢,完全控制整場比賽。比賽結束前數分鐘,水球賽事的大熱以 4-0 領先。

由於勝負已分,衝突情況更趨惡化。隨著匈牙利球星扎多爾·埃爾溫 (Ervin Zador) 的其中一名隊員受傷,扎多爾被安排抵擋蘇聯的最佳球員瓦連金·普洛科諾夫 (Valentin Prokopov),並借機嘲諷他。蘇聯球星非常憤怒,然後狠狠地痛擊對方頭部!

奧運水球賽事演變為「水中血戰」,現場引發騷動,數名觀眾衝下看台挑戰蘇聯球員,球員最終在警察的護送下離開游泳池。
奧運水球賽事演變為「水中血戰」,現場引發騷動,數名觀眾衝下看台挑戰蘇聯球員,球員最終在警察的護送下離開游泳池。 (Bettmann via Getty Images)

奧林匹克游泳池毆鬥事件

「我轉身看到他正在揮拳。」扎多爾在 The Guardian 回憶道。「我看到他的手臂踫到我的臉,我聽到破裂的聲音,然後便天旋地轉。」 匈牙利球員的眉毛上方被擊中,然後整個人跌進水中,頓時渾身是血。比賽演變成一場毆鬥!

最終雙方的數名球員受傷,所有球員離開染紅了的游泳池。這場衝突掀起人群騷動,數名觀眾衝下看台挑戰蘇聯球員,球員最終在警察的護送下離開游泳池。

Ervin Zador在2006年出席紐約舉行的Tribeca Film Festival活動,電影《Freedom's Fury》是以匈牙利和蘇聯之間的政治爭議為題材。 (Photo by Jamie McCarthy/WireImage)
Ervin Zador在2006年出席紐約舉行的Tribeca Film Festival活動,電影《Freedom's Fury》是以匈牙利和蘇聯之間的政治爭議為題材。 (Photo by Jamie McCarthy/WireImage) (Jamie McCarthy via Getty Images)

象徵式的「報復」

數日後,匈牙利在決賽中輕鬆擊敗南斯拉夫並奪得金牌。蘇聯球隊排名第三獲得銅牌,最終在頒獎台上聽著匈牙利的國歌奏起。如政治學家帕斯卡‧博尼法斯(Pascal Boniface)所述的「地緣政治運動報復」結束。

可是,他們的「報復」只是象徵式。隨著奧運會在世界的另一端舉行,蘇聯軍隊繼續在布達佩斯進行殘酷鎮壓,永久平息了動亂。奧運會結束時,超過一半的匈牙利球員 (112 名球員中的 68 名) 選擇不返回自己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