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高盛撐買A股 勝離岸中資股 對內地經濟前景憂喜判斷縱不同
摩根士丹利及高盛兩大投行昨日不約而同發表2024年中資股展望,大摩指出,中資股持續復甦的門檻仍高,高盛則相對樂觀,理據是內地經濟處於再平衡。儘管兩間大行對中資股前景看法有出入,但一致看好A股多於離岸中資股。
宏觀經濟不景導致企業盈利受壓、人民幣走弱、流動性不確定,以及對於未來政策方向與可持續性的憂慮,大摩質疑中資股復甦的可持續性。由於市場關注中國的長期結構性挑戰,大摩認為當局仍需採取更多措施,包括有更清晰的政策優次及經濟增長路線圖等,才能說服投資者重返中資股市場。
鑑於中國下月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未必有重大政策宣布,大摩推斷最遲恐要待明年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才有新動作。倘中國決策者未能在政策上採取主動,大摩不排除外資將進一步減少分配資產至中國市場。
其他因素方面,大摩對MSCI中國指數今明兩年的盈利增長預測分別為2%及9%,低於市場預期,考慮到盈利可能有下行,該行認為中資股現估值只屬合理水平。大摩同時預測,中資股自由流動性未來幾季仍維持負面,因美國維持高息更長時間,令環球實質利率高企,中國內部缺乏借貸需求,亦導致流動性收縮。
大摩估恒指明年底18500
大摩維持對整體中資股「與大市同步」評級,預測整體中資股指數未來12個月潛在升幅介乎5%至7%。由於中資股今明兩年盈利增長預測下調,該行對恒指明年底目標價為18500點,與早前所預測的明年中目標價相同,較昨收市價高逾6%。
高盛對整體中資股相對正面,稱期待已久的中國經濟再平衡正在發生。該行提到,中資股估值持續受壓的同時,中國政策背景有改善,並頻密主動對外進行政治性會談,料MSCI中國指數及滬深300指數明年升幅分別有12%及16%。
該行認為,中資股現估值低殘,已反映投資者對政策前景和地緣政治悲觀預期。資金流方面,在美資及主動型基金減少中資股持倉之際,被動型資金、新興市場、中東及中國本土資金正流入中資股。
內房對企業盈利的影響可望緩和下,高盛預測MSCI中國指數及滬深300指數成份股明年盈利分別有10%及11%增長,但強調中資股盈利進一步上升的空間有限,因內地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未來可能由負轉正。
值得留意的是,因應資金布局等因素,高盛預計離岸中資股下季可望跑贏A股約5%,不過未來將逐漸轉為看好A股多於離岸中資股,因A股對地緣政治及流動性等敏感度較低,亦較直接受惠於政策。基於上述原因,高盛維持A股「增持」評級,把離岸中資股評級降至「與市場同步」。
大摩也因應A股短期內具備較多潛在催化劑,繼續偏好A股多於港股。首先,在貨幣政策上,中國有望再度減息降準,反觀外圍則維持高息;其次,美元料明年上半年轉弱,意味離岸中資股表現不及A股;第三,中央匯金入市是在A股市場進行。
港股升222點 終止四連跌
大市方面,恒指及國指昨同樣終止四連跌。恒指揚222點(1.3%),收報17426點;國指收升88點(1.5%),報5989點;主板成交額近752億元。A股繼續缺乏方向,滬指漲7點(0.3%),收報3046點;深成指揚10點(0.1%),收報9988點;兩市共錄8685億元人民幣成交額。北水昨淨賣出19.88億元港股,外資則連續5日沽出A股,昨淨賣出14.43億元人民幣。
截至今晨1時30分,恒指夜期報17608點,升118點,高水182點;ADR港股比例指數報17556點,較本港收市高130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