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新貸7384億 消費買樓弱

內地新貸7384億 消費買樓弱

中國人民銀行昨日公布10月份金融數據,各項指標大致與市場預期相若,信貸結構則轉差,10月份新增貸款7384億元(人民幣.下同),較預期中值略高,但個人貸款按月減少。新增貸款增長集中在企業層面,「以票沖貸」情況再度顯現。

社融增1.85萬億 政府債券佔85%

10月份社會融資增量1.85萬億元,稍低於原先估計,而且主要靠政府發債撐起,佔整體社融增量約85%。廣義貨幣(M2)餘額288.23萬億元,增速按月持平於10.3%,符預期。

細分之下,10月份住戶貸款減少346億元,扭轉9月份淨增加的勢頭,其中短期貸款跌1053億元,中長期貸款增707億元。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指出,從居民信貸情況可見消費和樓市修復節奏較慢,整體經濟恢復需要更多宏觀政策支持。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相信,10月信貸數據反映「企業強、居民弱」的格局重現,背後是消費不振,對居民短期貸款形成拖累。

月內企業貸款增加5163億元,但結構同樣轉差,短期貸款減1770億元,中長期貸款多3828億元,票據融資上升3176億元。9月份企業貸款結構明顯更健康,當月票據融資減少1500億元,意味着實際貸款需求較佳。

中金報告稱,企業貸款需求未完全回復,所以銀行業「以票沖貸」的特徵較為明顯。

所謂「以票沖貸」,即銀行透過票據融資推高貸款總額,企業可利用商業票據向銀行提取短期資金,但因為融資利率低,所得資金放入銀行存款仍有機會賺息差,預示票據融資可能沒有把資金投入經濟活動,出現所謂的「資金空轉」。

企業票據融資復活 資金空轉

事實上,「以票沖貸」有復甦的跡象,引發更多資金回流到銀行體系變成存款,10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6446億元,按年多8312億元,非銀金融機構存款增加5068億元,而住戶存款減少了6369億元;同時,財政性存款增加1.37萬億元,反映政府發債帶動存款急飆。

對於居民存款減少,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認為,因為剛過去的9月中秋和10月國慶長假期,外出旅遊消費需求明顯增加,所以令住戶存款減少,較去年縮減了1266億元。

10月份社融規模增量為1.85萬億元,按年多9108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4837億元,按年多增232億元;企業債券淨融資1144億元,較去年同期少1269億元;政府債券淨融資1.56萬億元,大增1.28萬億元。

綜合分析表示,10月份有1萬億元特殊再融資債券發行,令銀行流動性偏緊,一方面推高市場利率,也為社會信貸造成壓力。

萬億國債待發 勢降準支持

10月份內地銀行資金成本回升,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為1.92厘,按月和按年高0.05厘和0.51厘;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為2.06厘,按月和按年上升0.1厘及0.6厘。

中信証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說,除了早前的特殊再融資債券外,未來還有1萬億元國債額外增發,銀行業資金或會進一步偏緊,負債端成本上行壓力提高,預計人行會再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以中期借貸便利(MLF)等方式向市場提供流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