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與哈馬斯交戰 亞洲工廠面臨成本上升之苦
【彭博】-- 由於中東衝突推高油價,成本上升且全球需求仍然承壓,亞洲10月份製造業活動再次下滑。
根據S&P Global和au Jibun Bank周三發布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亞洲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報告了成本上漲、產出和新訂單萎縮的壓力。一項衡量中國製造業活動的民間指標出人意料地收縮,凸顯出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脆弱性。
這些數據對全球經濟而言是一個令人沮喪的信號。爭取復甦的過程中面臨以色列與哈馬斯戰爭的不確定性以及可能發生更廣泛衝突的威脅。由於美國和歐洲等主要市場的需求參差不齊,亞洲今年一直難以提高產值。
日本和韓國PMI仍然陷入萎縮區域,分別為48.7和49.8,與前一個月基本持平。該指數高於50表明經濟活動擴張,反之則表明收縮。
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經濟學家Usamah Bhatti在韓國數據發布後的聲明中表示,由於據報稱原物料價格上漲,尤其是與石油相關的價格上漲,通膨率強勁並且是今年以來的最高水平。Bhatti還指出,企業還提到了不利的匯率因素,因為本幣承壓導致投入成本上升。
東南亞的大部分地區 —— 通常能夠依靠國內市場的力量來推動成長 —— 在10月出現經濟活動萎縮。越南、緬甸和泰國的採購經理人指數惡化,馬來西亞持平。只有印尼在10月份實現了環比擴張,不過增速有所放緩。
走走停停的復甦在中國也體現得比較明顯,財新10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從前一個月的50.6降至49.5。鑒於當月悠長的公共假期以及市場需求低迷,本周發布的一項官方數據也顯示10月份製造業活動萎縮。
台灣10月份PMI為47.6,一年多來一直位於收縮區域。7個月以來的最佳數據表明經濟活動的下滑正在變得不那麼嚴重。
與此同時,韓國10月份出口同比成長5.1%,這是自去年年末以來的首次成長,表明全球需求存在一定的韌性。製造商還報告未來12個月的商業樂觀情緒有所改善,在PMI調查中表示需求復甦將刺激新產品的推出和銷售。
原文標題Asia’s Factories Grapple With Rising Costs Amid Israel-Hamas War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3 Bloomberg L.P.